如何亲手毁掉孩子的诚实?从当众揭穿谎言开始( 二 )


文章图片
BenWicks , Unsplash
著名的心理学家保罗?哈里斯在1991年就曾做过一个实验 , 实验内容是让4岁和6岁的孩子看一个空盒子 , 想象里边有兔子或者是怪物 。
在最初的环节里 , 参与的孩子都能明白这个盒子里的兔子或怪物是想象的 , 但当实验者离开后再次回来时 , 参与的孩子中有50%已经弄不清楚盒子里边到底有没怪物和兔子 , 同时有些孩子还感到了恐惧 。
从这个实验中 , 保罗?哈里斯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年幼的孩子 , 对现实与想象的认识并不是很稳固 , 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 [3]
所以对于这种“谎言” , 不应该把他归结为谎言 , 同时也不应该太过于焦虑 , 因为等孩子的生活经历丰富后 , 自然就会消失 。
误区二:孩子说谎了就应该当众揭穿!
——不 , 当众揭穿谎言 , 只会激发孩子的反抗情绪 。
面对孩子撒谎 , 尤其是幼稚的谎言 , 我们总会本能地去揭穿他 , 貌似这样才能让他明白在家长面前撒谎是无用的 。
可是对于一个在成人面前撒谎的孩子 , 其实他是很怕被戳穿的 , 因为这样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丢脸的 。
所以不管把孩子的谎言揭穿多少次 , 每次孩子都会选择死不承认 , 因为他们不想丢脸 , 他们不想自尊心被撕碎 。
如何亲手毁掉孩子的诚实?从当众揭穿谎言开始
文章图片
Gustavo , Pexels
误区三:应该反复提醒孩子撒过谎 , 督促ta不再犯 。
——不 , 强调谎言不如述说行为的影响 , 不要让孩子背着“谎言”标签生活 。
俗话说“对事不对人” , 面对孩子撒谎这件事情 , 我们也应该只针对这件事情发生的后果 , 而不应该去给孩子贴一个说谎的标签 , 更不应该起一些类似“谎话精”的外号 , 因为这样的外号和标签只会加深我们对“孩子撒谎”的印象 。
心理学上有一个“情绪ABC理论” , 讲的就是情绪C(consequence)并不是事件A(activatingevent)引起的 , 而是由看法B(belief)引起的 。
简单点理解就是 , 如果我们给孩子贴上“撒谎”的标签 , 那么这种持续的看法就会影响我们对孩子日后行为的情绪 , 因为有这个标签的存在 , 我们会非常容易把孩子任一的行为都归结为撒谎 。
3面对孩子说谎 ,
父母应该怎样做?
一回二看三聊 , 洞察孩子谎言背后的需求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谎言看作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 那么想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 , 我们就需要先了解孩子谎言背后的需求 。
而了解孩子背后的需求 , 我们可以采用“一回二看三聊”的方式 。
一回:就是回顾反思最近孩子有没什么情绪和想法 , 和孩子的相处中有没对他太过于苛责 。
孩子的谎言其实是被谎言包裹着的内心 , 我们需要反省自己和孩子最近的相处 , 才能找到事情的源头 。
例如孩子偷钱撒谎 , 我们不止要看到偷钱这个事情的严重性 , 还要想想孩子为什么不敢跟我们要钱 , 是不是我们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需求 , 孩子有没途径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
二看:在我们认为孩子撒谎时要细心看孩子的表情动作 。
如果孩子情绪比较激动 , 或者非常不想沟通这个话题 , 我们就应该等一个比较合适的氛围 , 例如洗澡、讲绘本的时候才去和孩子回顾这件事情 。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 不要太在意沟通的时效性 , 有时候合适的时间和氛围更能让孩子明白你的期待 。
如何亲手毁掉孩子的诚实?从当众揭穿谎言开始
文章图片
JuanPablo , Pexels
三聊:就是即使我们已经认定了孩子是在撒谎 , 也不要采用责问的语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