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宝宝学说话也不是张口即来,需要一个过程;妈妈最容易疏忽这些事( 二 )


过程|宝宝学说话也不是张口即来,需要一个过程;妈妈最容易疏忽这些事
文章插图
图片源自网络
【1岁左右的宝宝,这样交流最有效】
1岁左右宝宝开始有意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这个时候的家长要给宝宝创造温暖、轻松的说话环境;但不要不顾宝宝的情感,强迫宝宝说话或表演。
父母要演示在同别人谈话时注意别人的眼睛和嘴,这样一方面让宝宝明白目光交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宝宝正确发音。
当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要让他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表达清楚,父母要用正确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话语,虽然宝宝可能并不一定当时重复,但他会记住,下次可能就会正确地说了。
另外宝宝可能会在一些情境中使用一些字或者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字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当宝宝至少能说50个字时,才会发展词组。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宝宝的词汇量,而阅读是不错的选择,为宝宝朗读适合的绘本,或给宝宝讲故事。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容易被爸爸妈妈疏忽的。
在宝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总是会发音不准,比如会将“吃”说成“七”,会说“大西子、小脑虎(大狮子、小老虎)”等等,这些搞笑的发音确实会让人忍俊不禁,觉得宝宝好可爱,也正因为如此,妈妈可能会不经意的去学着宝宝的发音,然后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哈哈大笑。
可是,父母想过宝宝的想法吗?
宝宝是无法理解大人因为喜欢他、觉得他可爱才模仿他、笑他的;他们完全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要笑,有些敏感的宝宝甚至会觉得是爸爸妈妈在取笑他的错误,这样会使得宝宝感到丢脸难堪。这样宝宝下次就可能不敢再在家长面前说话了。
宝宝刚学说话发音不正确是很常见的,等到宝宝的发音器官发展逐渐成熟,再加上父母正确的发音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的正确。因此,父母最正确的做法是不动声色、用正确的发音重新复述一遍宝宝的意思就好。
过程|宝宝学说话也不是张口即来,需要一个过程;妈妈最容易疏忽这些事
文章插图
图片源自网络
【2-3岁是宝宝的语言井喷期,父母要这样做才能有效帮助宝宝哦】
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能使用语言与他人交谈,知道怎样问问题,怎样回答问题,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描述一件事情的始末……。
在这个时期家庭成员一定要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接触,使孩子在正常的交往中学习运用语言。
不过父母千万不要在宝宝语言发展中做一些“越俎代庖”的事情哦!
例如,宝宝想喝水,还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水杯,妈妈立即就把水杯拿过来,还替宝宝讲话:“宝宝要喝水,是不是?”
还有宝宝讲话讲了一半的时候,或者正在考虑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时候,家长直接接口把宝宝未说的话说完了,把宝宝没有表达清楚的意思表达了。
宝宝在语言学习的最初阶段,他们难免会比较慢或者不懂得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虽然妈妈能够对于宝宝的动作、表情能够很快地了解到宝宝的需要,但是妈妈直接把宝宝的需求表达了,满足了,那么慢慢的,宝宝也就变得懒于张口了,语言发展自然缓慢。
在宝宝学说话的最初阶段,家长应该要创设条件让宝宝多说,而不是抢话。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但不要给宝宝施加压力,鼓励宝宝自己表达。等时间长一点,宝宝意识到不用嘴巴表达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便会自觉主动地用语言表达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