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到底能有多抠门?

一件衣服穿十年,十元就能解决一天的饭,一个月只花一千,这不是70岁老年人的日常开销,在某社交网站上的一些省钱小组,年轻人们比拼省钱的方式出乎你的意料,在今年极端不确定的大环境下,省钱已经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成为很多在大城市辛苦求生的年轻人的刚需 。
“穷”是“省”的第一推动力,一位省钱小组用户坦言,大家互相分享省钱办法,一方面很实用,另一方面也会让人觉得并不是只有自己活得如此辛苦,从而获得一丝安慰 。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多人失业、降薪,生活的重担压下来,唯有省钱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
“攒”是“省”的重要目标,有些年轻人生活上扣扣索索,但在兴趣爱好或者人生目标上愿意花钱,比如在漂泊的一二线城市攒一套房的首富,或者能最快享受到自己喜欢的产品,他们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愿意用生活质量下降换取真正让自己开心的东西 。
节省一些不必要的花销,也是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因为有了省钱的观念,也培养了自己更理性的消费方式,躲避了很多消费主义的陷阱,对手上的钱有了更明确的规划,这会提高人生的幸福感 。从长远来看,攒下钱来做投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这和印象中“不爱存钱爱花钱”的年轻人有很大不同,有数据显示,中国35岁以下的年轻一代,有56%的人未开始储蓄,开始储蓄的44%的人中,每月平均储蓄仅1389元 。
王尔德曾说过一句话:“年轻时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 。”一位受访者表示,虽然他还不怎么认同这句话,但他还是一直在尽可能地攒钱,因为攒钱能带给人最大的安全感 。
年轻人是怎么攒钱的?为什么攒钱?如何处理攒钱和消费的矛盾?这是一系列人生课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
夏天只吹风扇,出行只骑单车,
省钱最重要的是“替代”
木木风 | 25岁 前媒体从业者
在北京工作那几年,我一直是同事眼中的“抠门”高手,有很多事情被同事拿来吐槽和当笑料,比如自己剪头发、用风扇代替空调、10公里以内的出行都骑自行车等等,为了省钱确实很拼,四年里攒了二十多万,这对于一个媒体从业者来说其实挺不容易的 。
省钱的第一原则就是替代,因为很多生活的需求是不能去除的,只能换一种更便宜的方式 。我曾经自己剪头发,当时觉得北京的托尼老师要价太高,最简单的洗剪吹就要五十多块,我就去京东买了一个两百块的自动理发机,一共剪了三次 。
第一次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就觉得还可以;第二次没有参差不齐,但特别短,像小学生;第三次我直接翻车,前面正常,但后面有的地方很长,有的地方直接剃秃了,显得特别傻,当时上班我就顶着这个头去,结果被同事疯狂嘲笑,吃完饭我就去隔壁理发店重新剪了一遍 。
有些省钱经历还是挺好的,比如坚持骑车出行,绿色环保节能还能健身 。我在北京大多数时间都是骑自行车,能不坐地铁就不坐,觉得地铁很贵,因为做媒体要跑各种会,公关老师一见面就问“老师您需不需要停车位”,我都觉得不好意思 。
我在北京第一家公司上班的时候要值夜班,下班之后大家一般都打车回家,费用很贵,我那两年就买了一辆山地车,半夜骑回去,从望京骑到我住的草场那边,穿过五环,有的地方路都没有,甚至是山坡上、桥底下坑坑洼洼的路段,只有山地车才能骑过去,其实直线距离只有两公里,但打车得绕路,四五公里,我觉得太贵了,所以两年都是半夜乌漆嘛黑坚持骑回去 。
还有比较难受的就是夏天没有空调,我住的都是老房子,也不想自己装,最热的时候就拿立式风扇对着床吹,为了降温我就在风扇前放一盆水,吹出来的风就凉快一点,没那么闷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