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5个习俗2个讲究 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除了吃粽子 , 还有5个习俗和2个讲究 。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并告诉你的朋友 。

端午节5个习俗2个讲究 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文章插图
一 端午节5个习俗(一)端午节有众多习俗 , 但是最著名最普遍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大家知道这2个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
(二)吃煮蛋:除了吃粽子外 , 还要吃煮蛋 , 这个蛋也可以吃煮鸡蛋煮、鹅蛋、鸭蛋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煮蛋呢?这个习俗听老辈们说 , 就是为了让瘟疫滚蛋的意思 , 所以朋友们不要忘了吃煮蛋哟 。
(三)挂艾蒿、桃枝 , 祈求平安:端午节这天 , 早上太阳还没出来时要把扎成小捆的艾蒿和桃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 。有的还在上面捆上一些小葫芦、小笤帚 , 意思就是扫除毒气、辟邪气、身体康健、百病不生 。
(四)系五彩绳儿:佩戴五彩绳起源于汉代 , 是用青、白、红、黑、黄 , 这5个颜色的丝线做成五彩绳 。这一天 , 大人起床以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这5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上 , 脚腕上 , 有的还系在脖子上 。系在脖子上要注意安全 , 有的孩子太小别把孩子勒着 。意思就是了戴上5彩绳 , 孩子们就可以避开蛇、蝎一些毒虫的伤害了 。
(五)挂小葫芦:早晨在挂艾蒿桃枝的同时 , 有的会配上纸做的小葫芦 , 葫芦有福禄的寓意 , 还可防病、去邪、保平安 。
端午节除了以上这5个习俗外 , 还有2个讲究 。
二 端午节的讲究(一)第一个讲究就是5彩绳 , 不能随意的丢 , 有讲究 。
【端午节5个习俗2个讲究 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一般是在端午节当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 , 就给小朋友系上这个5彩绳 , 一直系到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 , 才把5彩绳摘下来 , 摘下来的时候不能随便乱扔 , 要扔到小河里边 , 意味着让雨水河水将这个瘟疫、疾病冲走 , 孩子由此可以保安康 。
(二)第二个讲究就是端午节不宜互祝快乐 , 那怎么说?快告诉朋友们吧 。
其实 , 端午节与清明节是一个类似的节日 。端午节这天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难日 。传说屈原死后 ,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 天天到汨罗江边凭吊 。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虾、蟹等给吃了 , 人们就纷纷往江里扔饭团 , 后来就演变成了扔粽子 。所以说端午节在说法上也和清明节有些类似 , 那么端午节最好是说让人"保重身体”、"祝福平安“、"健康"的话 , 互送安康是最重要的 。端午节最经典的问候就是"端午节安康"!
最后 , 提前祝朋友们"端午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