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秩序敏感期的应对方法( 二 )


2.打造美好的第一印象
所谓环境影响人 , 环境造就人 , 原因就在于宝宝内心的秩序感需要环境保持最初的状态 , 他才会喜欢!
秩序感一旦形成 , 就让人产生身心愉悦的美感 。如果宝宝经常感受的是井然有序的家庭环境 , 和和睦睦的人际氛围 , 整洁规则的周边小区 , 那么宝宝就容易形成追求文明、规则的美好心理 。
当宝宝第一次吃饭就被要求使用餐巾纸擦嘴、不端着碗到处走、吃饭要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摇不晃;当妈妈从小就坚持每天睡前给宝宝洗脚;当妈妈要求宝宝进家门就要换上拖鞋 , 上床就脱鞋;当妈妈从小就要求玩过的玩具要放进玩具箱……即当妈妈在宝宝产生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培养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时 , 只需一两句话就奏效了 。
而等宝宝很快接纳了杂乱无章的“秩序”后 , 即便妈妈每天唠唠叨叨都难以改正了 , 因为乱象也是宝宝内心秩序的一种 。所以 , 尽早给宝宝一个良好的环境 , 有助于宝宝建立一种有秩序的生活 。
3.增强宝宝的灵活性
妈妈带朵朵去朋友家做客 , 朵朵看到主人家的花盆用铁钩吊在了阳台上面 , 便指着花盆说:“妈妈 , 拿下来 , 放到阳台地上 。咱家就是放在阳台地上的!”妈妈说:“咱家习惯了放阳台地上 , 不是别人家都要放在阳台地上的 。就像这个叔叔家 , 就习惯了吊在阳台上面 。”朵朵明白了妈妈的意思 , 不再闹了 。
妈妈多带宝宝出去走走 , 感受不同环境、家庭中的人、物、事 , 帮助宝宝认识到别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可以不同 , 随着宝宝独立意识的增强 , 宝宝就能把“自我”与“他人”区别开来 , 到了哪里都能“入乡随俗” , 能够快速适应不同事物和人物的“秩序” 。
4.支持宝宝帮物品归位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做事的主动性特别强 , 当他发现什么东西不符合心中的秩序感的时候 , 便要动手去做 。但是 , 宝宝的身心发育有限 , 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 甚至还会把东西弄坏 , 把场面弄糟 。
比如 , 想帮妈妈洗碗 , 却洗不干净 , 弄得到处都是洗涤灵;想把饮料箱子运到原来的位置 , 但是由于人小力气小 , 不但把箱子弄坏了 , 还搞得饮料瓶满地都是……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 , 妈妈不要觉得宝宝“碍事”或“笨手笨脚” , 就让他按着心中的秩序去完成吧 , 这有助于宝宝形成规则生活的意识 。
【孩子遭遇秩序敏感期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