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音符培养口齿伶俐的孩子


按音符培养口齿伶俐的孩子

文章插图
“哆”—有目的、有计划
许多家庭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时,往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持久性 。
一些家长在孩子咿呀学语时,经常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逗孩子玩的目的教孩子说话,而到孩子二三岁时,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自然会说话而撒手不管了,以致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家长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 。
“来”—伴随快乐感、有趣感
学语言不是枯燥地模仿 。那种家长说、孩子学的单调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绝 。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孩子一时半会儿讲不出来,如果家长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 。因此,家长先要发现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这可能包括吃的东西,如冰激凌、糖果或饮料等 。
当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项任务,家长就可以用这些东西奖赏他们,但更多的是要用语言,用家长快乐的表情,用拥抱或亲吻来对孩子表示鼓励 。除此之外,家长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游戏,在游戏中教孩子说话 。开始的时候,时间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约2~3分钟,然后逐步延长,形成常规 。
“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家庭成员,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 。
和孩子说话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要发音正确,词汇丰富,语言精练通达,符合语法规范 。和孩子说话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 。不可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孩子 。家长对孩子说话,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 。
“发”—妙用童趣学说话
如有的孩子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家长只是单纯地说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 。这时,家长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小朋友们看看,某某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鞋子说:’小主人把我们穿错了,我们只好背对背 。‘”随后,家长帮孩子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再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小主人这回把他们穿对了 。
”家长还可配上一幅人物化了的两只鞋子生气时的漫画和一幅两只鞋子微笑时的漫画,让孩子们边看边说 。这样,孩子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语言去和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说话 。
“嗦”—重点突出,反复练习
家长在一段时间内只教孩子学习一个特定的词语,并且让孩子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家长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也不要急躁 。因为孩子的开口,是需要“千呼万唤”的 。
“啦”—小步前进
学习语言时,家长要把目标化整为零,每一步要分得较细,使孩子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 。如果步骤与步骤之间跨度较大,孩子就会遇到困难,挫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例如,当小儿只会少数称呼时,家长就着重于叠词或单词的教学;当孩子不会发“K”音时,家长可以训练孩子的口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