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共享快乐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共享快乐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教学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活动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及录像,引导幼儿分析、讨论,了解一些朋友间交往的方法,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友好协商,才能获得友情,感受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共享快乐教案吧 。
教学意图:
当今社会的家庭结构,往往导致很多孩子处于“独我”的教育环境 。“不愿分享”,这是十分明显的特点 。培养孩子分享不是一天一时就能形成的,需要时间、时机,当然也需要策略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一点一滴地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共享快乐》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及录像,引导幼儿分析、讨论,了解一些朋友间交往的方法 。
2、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友好协商,才能获得友情,感受快乐 。
3、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
教学难点:
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
教学准备:
1、信箱背景,信(有画面),摄像机,事先录好的录像(幼儿生活中的一些交往情景),多媒体课件1、课件2 。
2、创设四个活动区域 。(根据幼儿的人数,准备一些玩具、书等 新奇的东西) 。
3、墙面布置“快乐屋”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遇事常常自我为中心,做事不顾及他人,交往意识越来越差,交往的能力也不高 。例如:不能与他人共同拥有一个玩具,甚至有些幼儿还有很明显的攻击性 。(如为了争抢玩具出现打、推、挠、咬等行为 。)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得孤僻,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自己呆滞地坐在一旁等;针对幼儿的这一认知发展特点,作为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指导幼儿怎样与朋友交往,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获得认知和体验,感受主动地帮助别人、做事互相谦让,不仅会给对方带去快乐,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了 。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箱,引起兴趣:
1、师:“又到看宝宝信箱的时候了,我们来看看今天谁的信箱里有信?”
2、师读信(一封有关幼儿在家里能与客人有礼貌的说话的表扬信),师问:“xx,你听后有什么感觉?”
幼1:说话有礼貌,谁都会喜欢的 。
幼2:客人表扬xx,他一定很高兴、很快乐 。
3、师:为什么会高兴和快乐?在生活中,小朋友做哪些事情还会感到快乐?”
应对措施:如果幼儿说不出什么是快乐或不快乐的事情,师引导“快乐”一词的含义 。
幼1:说话有礼貌,大人们会夸奖我们,说我们是懂事的好孩子 。
幼2:老师喜欢有礼貌的孩子,所以我们会高兴 。
幼3:帮助小朋友系鞋带,我很快乐 。
幼4:小朋友跌倒了,我把他扶起来,我会很高兴 。……
评析:《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倾听的能力,并营造幼儿积极参与的语言氛围,在这一环节让幼儿说出自己对信的内容的理解,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
引出下一个环节
师:我这里也发生了一件事情,不知道是快乐的事情,还是不快乐的事情,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