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水长流播客|育儿之路,父母请先肯定与感谢自己,拿回情绪的「控制权」跟「选择权」( 二 )


控制情绪的方法很多 , 炜爸分享 , 他常用的招式是深呼吸 , 然后跟自己对话 , 比如说 , 跟自己说:「我好沮丧 。 我可以沮丧 。 我允许自己沮丧 。 我愿意跟自己的沮丧在一起 。 」接纳自己真实的情绪 。
更根源的解方 , 是觉察情绪背后的原因 。 例如 , 炜爸担心花宝的看书姿势 , 是希望她不要伤了眼睛、影响视力 , 更深层的因素 , 是爱花宝 , 「觉察到这一点之后 , 就有助于转换情绪 , 肯定自己 , 例如我会告诉自己:『为了孩子 , 我一直都很用心 , 我很棒了 。 』当我们够爱自己、看见自己的价值 , 才能有更多的能量爱孩子 。 」
好的亲子对话就像打乒乓球 , 平等又有互动
要接纳有情绪的孩子 , 得先接纳有情绪的自己 , 炜爸强调 , 处理好情绪之后 , 再进展到亲子对话 , 才有长效性 。 而沟通的本质 , 不是讲的人讲了多少 , 而是听的人愿意听进多少 , 因此 , 大人不能一厢情愿地只说自己想说的 , 要让对话如同打乒乓球 , 有来有往 , 也不故意杀球或吊球 , 而是平等互动 。
比方说 , 假设孩子回到家之后 , 跟父母抱怨:「英文好讨厌喔!」很多父母会立刻回应说:「英文很重要 , 要好好学 。 」如果孩子反驳或继续抱怨 , 父母就会开始想要解决问题 , 试图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 , 好好学英文 。
炜爸分析 , 父母之所以有这个反射动作 , 是因为担心孩子的成绩、焦虑孩子的未来 , 忍不住要说教 , 但这种「上对下的」、「解决问题式」的说话姿态 , 只会让孩子关上耳朵 , 甚至以后也不再说了 , 久而久之 , 亲子关系就疏离了 。
比较恰当的回应 , 是关心孩子的感受 , 例如当孩子抱怨英文时 , 可以回说:「那是哪里讨厌啊?」孩子若有具体回应 , 例如说:「背单字很无聊 。 」再顺着孩子的话继续聊说:「怎么说呢?是背不起来很烦吗?」
当孩子觉得被同理时 , 才愿意说更多 , 亲子之间也才有连结情感的机会 。 炜爸强调 , 家人间的互动 , 要以「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为主 , 「头脑精算的分析」为辅 , 先关心对方的感受 , 而不是先急着解决问题 。
当亲子关系好了 , 以学英文为例 , 大人更理解孩子的困难或需求之后 , 才能对症下药 , 帮助孩子面对学习的挑战 。
扎实的亲子关系 , 能让20年、30年后的自己不后悔
「父母别成为孩子的北风 , 而是要像太阳一般的给予孩子温度;温度 , 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 更不是为了教导 , 而是为了连结彼此 , 产生无可取代的羁绊 。 」
炜爸直言 , 自己之所以从「1.0版本」持续学习到现在 , 改变的动力 , 是想让未来的自己不后悔 , 「我在孩子还小时 , 就常去国、高中演讲 , 让我能先看到 , 如果父母有哪些事情没有做对 , 对未来的亲子关系有什么影响 。 」
「关系」这两个字 , 是亲子之间最重要的 , 关系不好 , 即便孩子考试100分、未来当医生 , 但有事不愿跟父母分享 , 父母也不会真的快乐 。 炜爸强调 , 每当面临教养困境时 , 他常常会想:「我现在怎么做 , 才能让我的孩子在15岁、18岁、甚至30岁之后 , 跟我的关系还是良好的呢?」
他也总认为 , 孩子长大之后 , 无论碰到任何好事、坏事 , 想要分享或想要抱怨时 , 前三顺位能够想到爸爸妈吗 , 那这些年的点滴累积就值得了 。
育儿的路途 , 是漫长又没有实质回馈的 。 炜爸直言 , 工作有薪水、有奖金、有老板的称赞 , 而育儿呢 , 即便父母很努力了 , 孩子还是很可能跟父母所期望的不同 。
「所以请记得 , 在这条路上 , 一定懂得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谢谢自己 , 也别忘了 , 我们现在每一天很扎实的陪伴孩子 , 是为了让20、30年后的自己不后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