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我想拯救它”( 四 )


晚年的常书鸿虽然身在北京,但是他的心永远留在了大漠中 。
敦煌|“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我想拯救它”
文章图片
04对望之间,一眼千年
一名艺术家最好的年华在大漠敦煌中度过,假如没有常先生的奉献,我们今天看到的敦煌是个什么样子,还是一个未知数 。
在这里,先生承受了种种磨难与打击,仍以苦行僧般的精神执着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播 。在这里,先生引领自己的孩子们也走上了保护、研究敦煌的艺术之路 。
敦煌这座人类艺术宝库在浩劫后能得以保存并获新生,也多赖于被称为“守护神”的常书鸿 。在某种程度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常书鸿决定了今天敦煌的这般模样 。
敦煌|“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我想拯救它”
文章图片
常书鸿和女儿
“敦,大也;煌,盛也”,曾经繁盛的敦煌莫高窟,经历了血泪交织的苦难历史,多少中国人为了她而魂牵梦萦 。
当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樊锦诗也正是被敦煌壁画所感动,并受“常书鸿精神”的感召,执意留在了大漠,在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以后,又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继承和发扬着这份辉煌 。
敦煌|“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我想拯救它”
文章图片
几十年来,国内外媒体拍摄了众多以敦煌为主题的影视剧和纪录片;飞天舞蹈《丝路花语》、《千手观音》;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天顶彩绘、民族文化宫的建筑装饰,福娃欢欢头上的火焰造型;甚至北京地铁的车站建设,都将莫高窟元素运用其中......
敦煌|“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我想拯救它”
文章图片
早在1987年,敦煌莫高窟就以全部符合6条标准而成功申遗,截止目前,全世界达到全部标准的地方,只有敦煌莫高窟和威尼斯 。
这片土地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精神,吸引着无数热血的奉献者,是他们的默默坚守,成全了热爱敦煌艺术的人 。
敦煌|“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我想拯救它”
文章图片
敦煌|“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我想拯救它”
文章图片
日本的著名作家池田大作曾这样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呢?”
常先生不假思索地说,“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世’ 。但是如果有来生,我还是敦煌人常书鸿 。”
1994年的北京,生命垂危之际的常先生仍牵挂着敦煌,牵挂着莫高窟,他对女儿说,“我要死在敦煌,把我的骨灰送回去 。”
莫高窟九层楼前正对面的山上,常先生的墓碑就在那里,他终于回家了 。
敦煌|“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我想拯救它”
文章图片
作者在敦煌当地拍摄的常书鸿雕像
“万里敦煌道,三里雪未晴”,可能此时的你正在为孩子规划暑假的旅行安排,不妨来一次敦煌之旅,让孩子有机会在大漠千年的风霜里历练,在敦煌精神的浸润下感受华夏艺术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