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育儿|《觉醒年代》火爆荧屏,我却被陈独秀这个“虎父”给惊艳到了( 二 )


那天 , 汪孟邹用家乡的美食为陈独秀接风洗尘 , 其中有一道“荷叶猪蹄” , 更是重头菜 , 可陈独秀的那一盘里 , 却藏着一个活物——青蛙 。
这只青蛙 , 是陈延年撺掇弟弟陈乔年放在弟弟那一盘“荷叶猪蹄”里的 。
陈延年说父亲陈独秀 , 这么多年 , 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 还不断给家里人制造麻烦 , 所以要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
面对亲儿子字字句句的逼问 , 陈独秀几乎没有反驳 , 只是静静地坐着 , 然后面含微笑地看着陈延年说:“好 , 是我儿子 。 ”
看到这里 , 我突然意识到 , 这个具有西方思想教育的仲甫先生 , 在面对儿子时 , 却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父亲 。
他们有委屈 , 会忍;他们有爱 , 却不曾说出口 , 甚至也不愿意解释 。
陈独秀对儿子 , 确实有亏欠 , 在与儿子的相处过程中 , 也处处针锋相对 , 误会重重 。
但在于和伟老师的演绎下 , 在电视剧中民族大义的背景下 , 我感受到陈独秀这个人物身上最多的却不是革命者的热情 , 也不是拳拳爱国之心 。 而是一个“舍小家顾大家”的父亲 , 是一个爱儿子 , 却不知道如何表达的父亲 。
02

其实 , 回首自己的童年 , 陈独秀也是充满伤感 。
他在《实庵自传》(陈独秀号实庵)中说自己是个“自幼便是没有父亲的孩子” 。
陈独秀只有2岁时 , 他的生父陈衍中因瘟疫死于苏州怀宁会馆 。
随后 , 陈独秀被过继给自己的叔父陈衍庶生活 , 可叔父这个“继父”也只是徒有虚名 。
1896年 , 陈独秀参加秀才考试 , 中了第一名 , 他的叔父陈衍庶才特意回老家 , 在陈家祠堂举办了隆重的过继仪式 。
他在山东任知县 , 后来因治理黄河有功 , 又被保举到直隶当官 , 再后来又调任奉天办理文案 , 在家里的日子少之又少 。
教育陈独秀的事便落在了他的祖父陈章旭身上 。
陈章旭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长 , 性情严厉 , 因为留着一把雪白的长须 , 人称他为“白胡子爹爹” , 人们都怕这位白胡子爹爹 , 孩子们哭闹时 , 大人喊一声“白胡子爹爹来了” , 孩子就吓得止住哭声 。
陈独秀是家中的老幺 , 祖父对年少聪慧的他 , 期望很高 , 要求极为严格 。
虽然陈独秀只有六七岁 , 可祖父却要求他一年之内背熟《左传》和《四书五经》 , 可陈独秀并不喜欢这些八股文 , 他认为这些文章虚头巴脑的 , 没有任何的意义 , 所以读书不太用功 。
一个“望孙成龙” , 一个“爱咋咋地” , 爷孙两个经常为读书发生矛盾 。 陈独秀背不出来书 , 祖父举手便打他 , 可这也不见效 。
面对祖父的骂声和拳头 , 他也只是低着头 , 默默忍受 , 不喊疼 , 不求饶 , 更别说认错和悔改了 。 经常是把祖父气得半死 。
陈章旭逢人就说陈独秀:“这个小东西 , 将来长大成人 , 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 , 真是家门的不幸 。 ”
如此看来 , 陈独秀说自己是一个“没爹的孩子” , 倒是真的 。
对于生父 , 陈独秀毫无记忆可言 。 虽过后来继给了叔父 , 但叔父忙于公务 , 几年才见一次 , 倒更像是一个远房亲戚 。
祖父因陈独秀的父亲读了一辈子的书 , 却没有考上举人 , 而心有遗憾 。 所以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在陈独秀身上 , 希望陈独秀能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 , 可这种窒息般的控制 , 却让陈独秀感受不到家庭教育的温暖 。
有句话说:“因为没有被温柔以待过 , 所以无法温柔地待别人” 。
祖父陈章旭对陈独秀专制和严格的教育 , 对陈独秀的影响可谓深远 。 以至于陈独秀在后来教育自己两个儿子的方法上 , 都有着“爷爷”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