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育儿|《觉醒年代》火爆荧屏,我却被陈独秀这个“虎父”给惊艳到了( 三 )




03

心理学上 , 有一个“印刻效应” , 它告诉我们 , 人在幼年时期 , 父母与环境对身心产生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深 , 而父母的行为更是比他们的言语更有说服力 。
1913年 , 还是小孩子的陈延年和陈乔年在给嗣祖父守灵 , 家里突然闯进了官兵 , 气势汹汹 。
原来 , 是因为陈独秀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战争 , 袁世凯派手下抓人 , 没有抓到陈独秀 , 就来抓他的儿子 。
官兵破坏了灵堂 , 把陈家破坏的乱七八糟 , 好在陈延年和陈乔年翻墙逃走 , 才躲过一劫 。
在儿子心中 , 自己小时候这些不安定的生活 , 和随处而来的危险 , 都是父亲造成的 , 对父亲的忌恨感也油然而生 。
1915年 , 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定居 , 把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接到上海 。
父子相聚 , 本应享受的是天伦之乐 , 可在陈独秀这里 , 画风却有些不太一样 。
陈延年不愿意依靠父亲 , 于是带着陈乔年来到上海在码头扛麻袋打工 , 累得灰头土脸的 , 饿了吃干馒头 , 渴了喝凉水 , 衣食无着 。
而陈独秀却也狠得下心 , 将从祖父身上学到的“虎狼”教育复刻的淋淋尽致 。
他每个月只给俩儿子10元钱 , 面对朋友和家人们的劝说 , 他只有一句话:“随他们去 , 我没有钱 。 ”
晚上 , 就让他们住在好友汪孟邹的图书馆里 , 连个像样的居所都没有 。
汪孟邹埋怨他对两个儿子太过于苛刻和严厉 , 而陈独秀却说:“他们到外面住不是坏事 , 我向来主张靠自己力量创造前途” 。
父母之爱子 , 则为之计深远 。
陈独秀对两个儿子确实有些“无情” , 但他所期盼的是两个儿子能成为时代的“新青年” , 而不是旧式教育下长大的青年——“手无缚鸡之力 , 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 , 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 , 柔弱若病夫” 。
因为陈独秀明白 , 独立坚韧 , 能吃苦耐劳 , 才能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生存下去 , 他更希望他们能突破时局的束缚 , 创造一番新的天地 。
04

陈独秀是真的这么“虎狼” , 对孩子完全不管不问吗?
其实 , 并不然 。
随着电视剧情的发展 , 陈独秀中国式父亲的深沉的爱 , 逐渐展现了出来 。 他对两个孩子的成长 , 一切尽在“掌握中” 。
应蔡元培之邀 , 陈独秀去北大任教 , 去之前 , 他特意将两个孩子托付给了好友汪孟邹 。 两个孩子在他的亚东书店打工 , 不仅每个月的生活有了保障 , 还有看不完的书 。
陈独秀虽然偶尔也会显现出封建大家长的做法 , 但是 , 他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 , 学着去尊重他们 。
陈独秀一生都在致力于“新文化”运动 , 提倡马克思主义 , 但是 , 他的两个儿子最初却是主张无政府主义思想 。
虽然父与子的路 , 是相悖的 , 可陈独秀也只是循循善诱 , 和孩子谈论 , 当看到两个孩子的坚定之心 , 也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 支持 。
【积木育儿|《觉醒年代》火爆荧屏,我却被陈独秀这个“虎父”给惊艳到了】陈延年和陈乔年在北大创建“互助社” , 陈独秀虽然不看好 , 认为不切合实际 , 可也没有阻拦 。 甚至 , 还去照顾生意 , 明明吃了早饭 , 可还特意去他们的早点铺子 , 点了一份豆浆和油饼 。
“互助社”倒闭后 , 陈延年和陈乔年准备去上海学习 , 陈独秀亲手给两个儿子准备路上的干粮 。
原来 , 他是那么了解两个儿子的口味 。 记得乔年喜欢吃炒花生 , 延年喜欢吃南瓜子 , 还是炒糊的那一种 。
陈独秀对两个儿子的爱 , 就在了这翻来覆去的南瓜子和花生里 , 若隐若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