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验为半径原地打转


以经验为半径原地打转

文章插图
【以经验为半径原地打转】一个从小生长在北京的朋友,有一天忽然决定去某个小城市工作 。前不久我恰好路过那里,我们一边叙旧,一边感叹他如今悠闲自在的生活 。
他说,在这里生活久了,最大的变化在于对距离的概念不一样了 。当初在北京的时候,不管你想做点儿什么,上班、聚会、逛街或者去公园溜达溜达,往返在路上花掉3个小时,稀松平常 。而在这里,一个普遍的观念是,如果每天从家到单位需要20分钟,那就太远了 。
比如,从我这个朋友的住地出发,步行3分钟有个银行,5分钟有家医院,10分钟到达公司,过个马路就是大型商场,里面购物、吃饭、看电影、卡拉OK一应俱全 。如果愿意打车,在起步价之内就可以到达一处郊野公园 。
“确实很舒服,很方便 。”他说,“不过,在这地方待时间长了,生活半径都会变小 。”
这句话一下子让我想到了《楚门的世界》 。
楚门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他看上去过着和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上学、工作、恋爱、结婚 。但实际上,这地方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关于楚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通过摄像机向全世界现场直播,而他身边包括亲人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这场真人秀的演员 。
对此,楚门一无所知 。
为了限制楚门的生活半径,节目组从上到下煞费苦心:人为制造事故、火灾、堵车,逼着他把行程纳入导演的可控范围;通过亲人和朋友的劝阻,打消他一切有关“走出去”的念头;编造父亲溺水身亡的故事,让他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水的恐惧,不敢向外迈出一步 。
于是,楚门就在这个小小的摄影棚里,生活了30年 。
这像极了一个寓言故事 。生活中,或许没有一个名叫克里斯多夫的“幕后黑手”,但又确实存在一些东西,始终限制着我们向外的脚步 。
最大的一个绊脚石就是工作 。
8小时工作制谁都清楚,虽然它理论上只占用了每天24个小时的三分之一,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上班这件事约等于生活的100% 。
手机随时可能响起来,电话那头,上司的任何一点小要求,都足以让你计划中的一场电影泡汤;面对客户,你的日程要始终围绕着别人,永远一副“你随意,我奉陪”的架势;出差就像流放,动辄一两个月,个别人还会被搞得妻离子散,或者压根儿不敢谈恋爱 。
还有,就算是真的能闲下来,你关注更多的还是本领域的新闻,接触最频繁的也是同事,谈论得最起劲儿的依然是行业内的那点儿八卦,甚至就连和家人相处,没准儿用的也是入职培训时学会的那套沟通技巧 。
看到没有,这时候我们的生活被工作胁迫,它无可争议地成了圆心 。
更要命的是,即便是坚持“以工作为中心”,我们依然走不了太远 。
你我都是和楚门一样的吧: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挤公交挤地铁,在固定的路边摊买早点,进公司刷卡、泡茶、开电脑,浏览固定的网站,按照早已经熟悉了的方式处理工作——甚至熟悉到不需要过脑子 。接下来,和固定的同事共进午餐,下午继续,直到下班回家 。
这就是所谓的舒适区 。我们干任何事情,总想找到一些规律,之后就不用去思考去尝试去冒险,只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做下来就行了 。
经验这东西很奇怪,越是擅长总结,就越是容易被它束缚住手脚 。当你还是个青涩新人的时候,没准儿还渴望着“不走寻常路”,时不常地冒出些奇思妙想;可一旦成为老练的熟手,就极容易陷在几个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中,却不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