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晚总是闹怎么办?

宝宝夜里哭闹,不吃奶就不肯睡觉,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因为宝宝饿了,而是妈妈看到宝宝有一点动静就喂奶,让宝宝养成了吃夜奶的坏习惯 。为此,妈妈可以通过5分钟策略法再次让宝宝入睡 。
宝宝夜间醒来时,先不要急着给他喂奶或者把他抱起来,而是给他5分钟时间,让他自行安静下来 。如果他做不到,妈妈可以适当给予安抚,如轻柔地和他说说话,按摩一下他的后背,尽量让他自己入睡 。
如果宝宝还是哭闹不止,在确定他没有生病,也不需要换尿片时,可以让他吸吮安抚奶嘴使其安静 。同时,耐心地尝试5分钟策略法 。
6个月后,戒夜奶――
中国人有句老话:“马无夜草不肥 。”所以,不少家长为了让宝宝长胖点,常常是只要夜间宝宝哼哼几下,就以为宝宝饿了,赶紧给宝宝喂奶,希望宝宝夜间也能加班加点多吃些 。
其实,只有低月龄宝宝才需要夜间喂哺,新生儿夜晚哺乳达2~4次 。因为此阶段的宝宝胃容量小,每次吃乳量少,但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速度快,需要的营养相对较多,所以需要少食多餐 。
但是,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晚上的哺乳次数可以减少,直至戒掉夜奶 。一般在宝宝6个月大时,就可以逐渐改掉吃夜奶的习惯 。因为对宝宝来说,夜间中断正常的睡眠不利于智力发育 。所以,建议家长在夜里11点左右喂一次,次日清晨5点半左右再喂一次 。这样,大人孩子都能保证睡得安稳 。开始的时候,宝宝可能会不适应,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在夜间进食几次了 。不过,只要父母有信心坚持7~10天,宝宝的这个习惯一定能被戒掉 。有时,也可以在睡前准备些白开水,如果宝宝夜里哭闹,可以先喂点水安慰一下 。
五个原则,减轻分离焦虑――
一些6~12个月大的宝宝会逐渐产生分离焦虑 。这些宝宝往往过分依恋父母,不愿与熟悉的人分开,怕见生人,在陌生的环境中自我保护意识强 。如果平时宝宝存在这种问题,宝宝夜间醒来很可能是分离焦虑造成的 。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遵循五不原则:不要抱起宝宝、不要开灯、不要唱歌、不要和宝宝说话、不要喂哺 。否则,宝宝夜间醒来的行为就会被不断强化 。
为了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白天的时候,父母应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宝宝玩耍,让他意识到爸爸妈妈很爱他 。而捉迷藏就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可以让宝宝意识到,即使自己看不到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在他的周围 。
【宝宝夜晚总是闹怎么办?】此外,还要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宝宝入睡前1小时,应该让他安静下来,而不是玩得太兴奋,父母更不能过分逗弄宝宝 。同时,要让宝宝学会自己入睡,而不是每次被抱着或摇着进入梦乡,否则,宝宝晚上醒来,也会想让人再次抱起 。
父母还可以建立一个适合自己家庭的睡前模式,如播放固定的音乐或童谣,声音轻柔、节奏舒缓、音量由大到小,让宝宝逐步建立条件反射,从而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