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缺少幸福感

【“中国妈妈”缺少幸福感】

“中国妈妈”缺少幸福感

文章插图
8月30日揭晓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 , 中国妈妈幸福感十分“贫瘠” 。调查结果显示 , 仅有15%的受访妈妈感到“十分满意、很幸福”;44%的受访妈妈感到“比较满意 , 还应该更幸福一些”;两成受访妈妈感到“生活平淡”;还有近两成受访妈妈感到“不够幸福” 。

相关关键字:妈妈

应该说 , 现在的中国 , 经济高速发展 , 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 幸福离我们应该更近 , 但是为什么中国妈妈反而背道而驰 , 如此不幸福呢?调查报告给出的答案是受到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的“双重拖累” 。
但实际上 , 或许并非如此简单 。尽管该解释与两年前的《2009年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大体一致——在这份报告中 ,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 , “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 。但是 , 不幸福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原因所造成 。尽管无需例证 , 但另一份相关调查仍值得我们一读 。日前广州出炉的一份《2011年广东幸福消费报告》显示了幸福与收入并不是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该调查显示 , 收入越高的人幸福指数并非就越高 , 反而 , 那些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幸福指数最高 。可见 , 收入水平虽然对人的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 , 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
因而 , 中国妈妈们不幸福 , 也同样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双重拖累”下的物质上的匮乏 。其实 , 眼光放宽一点 , 你会发现 , 不仅仅是妈妈们不幸福 , 在中国认为自己幸福的人可能很少 。2010年 , 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布的全球幸福度调查结果表明 , 在中国 , 感觉生活“蒸蒸日上”的只有12% , “勉强糊口”的占71% , “非常痛苦”的为17% 。其中 , 有12%的人感觉生活“蒸蒸日上” , 与阿富汗和也门相同;71%的“勉强糊口”比率 , 与海地、阿塞拜疆和尼泊尔差不多;感到“非常痛苦”的人的比率为17% , 比苏丹、巴勒斯坦地区和伊拉克还高 。 
学者认为 , 一个人幸不幸福 , 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所著的《幸福之路》一书中将影响幸福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 , 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 , 诸如社会不公、道德滑坡、物价飞涨、生存压力增大等现状正逐渐剥离人们的幸福感 。一个明显的感觉是 , 人们正变得异常焦躁和不安 , 幸福成了久违的感觉 。 
但是 , 诸多的解释之下 , 或许还有一点是被遗漏了的:幸福不是单个的存在 , 它是相互联系的 。这即是说 , 幸福不是某个人的感觉 , 某群人的 。比如 , 要解决妈妈不幸福 , 并不是一个割裂的命题 。妈妈们不幸福 , 跟孩子 , 跟丈夫 , 跟学校 , 甚至超市都有关系 。
进一步说 , 在一个不幸福感弥漫的大环境中 , 大部分群体、大部分个体的感觉都会是“不幸福” , 这并不是妈妈们的单独感受 。因而 , 在探讨妈妈们为何缺少幸福感之时也需要追问一句:为何中国不幸福的人大有人在 , 而且还在使劲上升?答案是多反面的 。但是 , 唯一肯定的是 , 若每次的调查所显示的仍然是幸福专属于某个特定阶层 , 那么幸福永远是一个奢侈品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