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语言矫正说|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才是重点,值得深思,可惜很多人不知


阳光语言矫正说|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才是重点,值得深思,可惜很多人不知
文章图片
阳光语言矫正说|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才是重点,值得深思,可惜很多人不知
文章图片
阳光语言矫正说|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才是重点,值得深思,可惜很多人不知
文章图片
阳光语言矫正说|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才是重点,值得深思,可惜很多人不知

导语:有这么一句俗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 , “父不进子房 , 官不入民宅” , 关于上半句我觉得非常好理解 , 父母不应该没经过子女的同意就进入孩子的房间 , 看来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保护儿女隐私的观念 , 和子女有关的事也会经过子女的同意才会去做 , 我觉得这是时代的一大进步 , 子女在父母面前也应该尊重 , 而不是很随意就去查看儿女的隐私 。
现在父母做的一切他们 , 都认为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 经常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就随意翻看和寻找孩子的东西 , 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 , 至少要征求孩子们的同意才可以 , 像父母口中经常说的都是为了孩子们好 , 要是为了孩子好就不应该随意翻看孩子们的隐私 , 让他们的隐私受到充分保护 , 只要用心和自己的子女做朋友 , 我觉得子女会告诉自己的小秘密给父母 。
说完上半句我们再来说下半句“官不入民宅” , 要说上半句是关于自己的小家的话 , 那下半句就是大家 , 大家和小家一样都受到保护 , 毕竟他们代表的意义是共同的 , “官不入民宅”的大概含义就是做官的人不要随意进入老百姓的家里面 , 相对于父不进子房我觉得“官不入民宅”虽然很陌生 , 但“官不入民宅”的意义更有韵味 ,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么话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 历史书上也没有记载 , 不过对于我们古人传下来的这句话我觉得更能凸显出我们古人的智慧 。
唐太宗有一句非常出名的治国名言 , 百姓如水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他把自己当船 , 船要很好游走 , 必须要凭借水的作用 , 流水平稳船才能运行平稳 , 但凡水流湍急就有可能导致船毁人亡 , 所以在李世民的统治时期他总以仁政爱民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国家和子民 , 能做到处处为百姓着想 , 我们其实要感谢李世民能以玄武门兵变的方式拿到国家的统治权 , 但凡李建成继位唐朝指不定变成什么样呢 。
“官不入民宅”便是仁政统治阶级爱民如子的最好诠释 , 方方面面都能站到老百姓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 即便是进入老百姓的家中也要和老百姓商量 , 这样的统治阶级怎么能不受欢迎和爱戴呢 , 所以即便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篡权而来也不影响大家对他的喜欢 , 还誉李世民为千古一帝 , 同样是篡权夺位的朱棣和杨广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 还因为夺位被老百姓谴责 。
【阳光语言矫正说|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才是重点,值得深思,可惜很多人不知】在我们封建等级森严的古代 , 普通人其实是怕与官府打交道的 , 就像老师来做家访一样 , 总让人很不自然 , 总是怕冷不丁告诉父母自己在学校里面的情况 。 官员进入百姓家里其实也一样 , 不管有没有官司都吓得不轻 , 毕竟大多数情况都没有什么好事 , 百姓会以为自己犯了法导致官员来到家里 , 所以仁政的统治者不随安排官员随意进入百姓的家中 , 久而久之这句话就流传了下来 , 我们的古人也是在叮嘱后人想要获得百姓的支持就不应该随意去打扰他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