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10要点 轻松度过月子期


产后护理10要点 轻松度过月子期

文章插图
坐月子不仅是喝点滋补的汤水补一补就可以了,各方面的产后护理都是很重要的 。
产后养护10要点
为什么要坐月子呢?因为生孩子是一件很伤身体的事,如骨头裂缝(又称耻离症)、出血等,必须通过一段时间修养来恢复,否则将遗留下种种遗憾 。养护要点有——
1、多休息
分娩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分娩后又有喂奶、换尿布、做清洁卫生等诸多事宜,故争取时间休息非常重要 。月子头一天需要卧床静养,尤其是要睡好觉 。
2、及早开奶
产后半小时即应开奶 。此时的奶水称为初乳,特点是含有大量抗体与免疫物质,对宝宝可谓金不换的“食粮” 。同时,宝宝的吸吮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加快子宫复原,故而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
3、观察出血量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应列为月子第一天特别注意的问题,诊断标准是出血量大于500毫升,需要紧急入院处理 。
4、留意异常恶露
正常恶露是孕妈妈分娩后的一种生理现象,其颜色由最初的鲜红到浅红到最后变成白色,排出量先多后少(平均总量约为500-1000毫升),有血腥味,但无特殊臭气,自然分娩者约2-3周排净,极少数产妇可能持续4周甚至2个月才可排净 。
“月子妈妈”的观察重点是留意有否异常恶露出现,如恶露持续时间超过了正常时限,如产后第3周仍有恶露淋漓不止,应及时就医 。
5、多喝水、防便秘
喝水有助于尽快排出产后第一次小便 。
三餐多吃点富含膳食纤维(如山芋、粗粮、绿叶蔬菜)、水分(如雪梨等水果)、有机酸(如酸奶)、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米、松子仁、黑芝麻、瓜子仁)以及促进肠蠕动(如蜂蜜、香蕉、芋头、苹果)的食品,防止便秘 。
可适当增加一些如猪肝、红糖等有利于恶露排出的食物,但红糖不宜服食过久,以7-10天为度,过久反会使恶露增多,不利于子宫恢复 。
6、产后洗浴
月子妈妈汗腺活跃,出汗多,加上乳房淌奶,阴道又有恶露排泄,全身发粘,需要比平时更讲究卫生 。专家建议自然分娩者第2天即可用温水淋浴,但淋浴时间不宜太长,5分钟左右即可;剖宫产者6天拆线后也可淋浴,但要用防水手术膜保护好手术切口部位,或在淋浴完毕后,用温热的1:
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以防感染 。
产后2周开始,每天都可以享受沐浴,但产后6周内应避免盆浴,以免盆中的污水进入阴道内,引起产褥感染 。同时,浴室空气要流通,温度保持常温,每次淋浴5-10分钟,淋浴水温以36℃-38℃为宜,不要因天热就用较凉的水淋浴,这样容易引起恶露排出不畅,导致腹痛及日后月经不调 。
7、做好会阴部卫生
产后擦洗会阴每天至少2次,大便后加洗1次 。可以用消毒棉球蘸无菌清水或生理盐水,有条件者可用1/2000新洁尔灭溶液或聚维酮碘溶液擦拭外阴,先擦阴阜及两侧,最后擦肛门,不可由肛门开始向前擦,擦洗后换上消毒的会阴垫 。内衣裤应勤换洗,并在日光下曝晒达到杀菌目的 。大小便之后都应用温开水冲洗 。做好阴部卫生可有效避免生殖道炎症的发生 。
8、适时活动
新妈妈产后及早活动与产后恢复关系密切,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轻便秘症状,还可以促进产后恶露的尽早排出,有助于恢复体力 。顺产又无异常情况者可在产后6-8小时从床上坐起,进行一些翻身活动,采取多种睡姿或坐姿,也可自己轻轻按摩下腹部;8-12小时试着慢慢下床走动,或去卫生间排便、处理恶露等,以不疲劳为宜,但避免长时间下蹲、站立 。随着体力的恢复,可试着在户外缓慢行走,并逐渐把行走时间延长到10-15分钟,然后3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