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心脏”——华裔儿童学中文趣事


【“卖心脏”——华裔儿童学中文趣事】美国的华裔家长之间 , 似乎有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 那就是家中小孩的滑稽中文 。甚至不惜将它们逐一记录下来 , 放到媒体上津津乐道地打趣一番 。提起这些有趣的事例 , 真是数也数不完 。
记得某天观看一个很好的旅游节目 , 主持人在前东德民间地摊上 , 发现不少苏联时代的稀有军功章 。我忍不住发出感叹:
真是一个帝国的兴衰 , 现在竟然有人卖勋章呢!靠在身旁的小女儿 , 猛地把手中书本一丢 , 捂住眼睛一头扑进我怀中 , 喊着:妈咪 , 告诉我什么时候可以抬头看噢 。原来 , 她把“勋章”听成了“心脏” , 联想到必定是个血淋淋的场景 , 忙不迭地来个非礼勿视也 。
在美国土生土长的ABC , 枉有一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长相 , 其实中文对他们来说 , 比不见得比洋孩子有利多少 , 尤其是以方言为主的家庭 , 学起来就更加困难 , 也更容易发生混淆不清的误解 。不过话又说回来 , 幸亏他们看不懂中文报纸 , 要不然 , 一定会觉得此事大失公道 , 因为很少有人调侃第一代新移民 , 打趣我们在讲英语时闹出的种种笑话 。
美国有一则传统笑话 , 讲三个人流落至荒岛上 , 其中的日本人前去寻找生活物资(supplies) , 另外二人望眼欲穿地苦苦等待 , 末了 , 那日本人却由树丛后跳出来 , 促狭地大叫一声:“Supplies(Surprise)”!如果说 , 这里的日本人泛指有口音的亚洲人 , 那么实事求是一点 , 也不见得非要认定 , 这是一个所谓的种族笑话 。
反躬自问 , 在洛杉矶有多少华人 , 将Monterey Park这个城市 , 自顾自地叫作“蒙吹怕”?早年读书的时候 , 我曾是班上的英语课代表 , 常自以为语言天赋尚佳 , 尤其在发音方面下过苦功 , 算不上标准也够良好了 。
前一阵子与大女儿聊天 , 谈起迪斯尼出品的电影《加勒比海盗》 , 她竟然一问三不知 。明明记得那年暑假她看过此片 , 如今怎么将Parrots of the Caribbean忘得一干二净?再三追问之下 , 她忽然醒悟过来:我想你一定是指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 那可是“加勒比海盗” , 而不是“加勒比鹦鹉”﹗
诸如此类的尴尬 , 足以令我好好自嘲一番 。我们也应该由此反省反省 , 为了提高与主流社会的沟通能力 , 也为了缩小与孩子的文化代沟 , 确实有必要不断加强英语学习 , 活到老学到老!(来源/星星生活周报)



孩子爱磨蹭的原因
一场别开生面的中文期末考试



沈济馥
主动选学中文
在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三年级的去年秋天 , 女儿告诉我 , 她上了一堂中文课 。这当然令我们喜出望外 。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 , 我们只顾自己读书打工 , 赚钱谋生 , 忽略了下一代的母语教育 , 结果儿子女儿讲的中文比抗日战争影片中的日本鬼子的那几句还差 。孩子长大后 , 我们一直为之遗憾 。她进入加大伯克利分校后 , 学业繁忙 。我想 , 在中文方面就不要逼她太多了 。没想到 , 她自己找到了中文课这个正规学习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