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月子中心,“坐出来的新风口”


产后护理|月子中心,“坐出来的新风口”
文章图片
文 | 零露
编辑 | 白雪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十年不到 , 中国就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生育变革」 。
从 2013 年单独二孩、2016 年全面二孩、再到今日的三孩生育政策 , 中国生育政策持续放宽 。
今年 7 月 , 在上海举办的全球母婴大会上 , 母婴行业凡人观察创始人杨德勇表示:母婴行业依然处于困难期 , 三孩政策放开之后 , 并没有改变大家对行业的预期 , 超 85% 的从业者较为悲观 。
在 2021 年上半年 , 获融资的母婴新消费项目仅 36 起 , 总金额约 46.4 亿元 。 和去年总融资金额 110.6 亿元相比 , 缩水量达 58% , 可以说这个市场快被VC扫完了 。 在这样的困难形势下 , 4 万亿的母婴市场 , 还有风口吗?
在母婴大部分行业抱火卧薪时 , 作为月子中心赛道的头部企业爱帝宫逆势而行 。 在今年 6 月之后股价连续暴涨近 50%;本月 4 号 , 在深圳新建月子中心即将落成 , 月子房供不应求的消息刺激之下 , 股价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若拉长时间线来看 , 其年内涨幅已达 176% 。
作为一项服务配套的月子中心 , 在当下成了母婴行业的一座灯塔 。
01 月子中心 , 「坐出来的风口」 坐月子 , 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 是中国的传统生育习俗 。 过去坐月子不是女孩娘家妈照顾 , 就是婆婆伺候 , 随着国民生活水准与消费能力大幅提高 , 近些年 , 除了请专业的月嫂伺候之外 , 许多家庭又多了一个新的选择 - 月子中心 。 这也是昆凌、小 s、贾静雯等很多明星辣妈们的选择 。
在明星效应之下 , 月子中心这一从传统习俗上衍生出来的新鲜产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
月子中心最初在中国台湾地区起家 , 当时被洋气地称呼为「产后护理之家」 。 具体来说 , 月子中心发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中国台湾产后护理市场在十年间飞速发展 , 现已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 产后护理机构渗透率由 2011 年的 23.31% 大幅增长至 62.46% 。
这些产后护理之家会聘请护士、巡诊医生为产妇和婴儿提供专业照护服务 , 也会定期对妈妈和宝宝进行健康评估 , 并为妈妈提供饮食、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专业护理 , 为宝宝提供新生儿抚触、SPA、早期智力开发等一系类流程 。 这样的看护模式早期也受到了亚太地区的肯定 , 成了月子中心最早的「标准模板」 。
产后护理|月子中心,“坐出来的新风口”
文章图片
与之相比 , 中国大陆地区月子还在发展阶段 。 1999 年北京首家专业月子中心 ——北京妈妈月子中心成立 , 标志着月子中心开始在中国大陆起步 , 此时月子中心仅在一线城市布局 , 区域特征明显;创始团队多为资深医护人员 , 母婴护理服务简单 , 盈利模式单一 。
2006 年前后 , 随着 80 后开始成为生育主力军 , 在女性意识崛起的时代下 , 新产妇对于快速康复具有强烈诉求 。 在过去 5 年间月子中心获得高速增长 。 2017 年市场规模首次逼近 100 亿至 96.4 亿元;2019 年行业市场规模或将接近 180 亿元;2018-2019 两年间 , 年均增速约 36.6% 。 但即便如此 , 月子中心的渗透率仅 5%左右 , 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及省会等经济发达城市 。 相比台湾地区渗透率 60% , 这意味着内地一线市场月子中心发展空间巨大 。
对于 80、90 的新产妇而言 , 月子中心是某种意义上的刚需 , 也是解决家庭矛盾的良药 。
一方面 , 在一二线城市 , 很多年轻夫妇远离家乡 , 很难得到老家父母的照顾 , 另一方面作为「90 后新手父母」由于和父母辈育儿理念相差甚远 , 因此月子中心更像是「产后避风港」和「育儿中转站」 。 除此之外 , 月子中心承担的不仅是照顾产妇和新生儿 , 更多还有教学和安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