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你家娃|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何会将外国金融机构拖入“深渊”?( 二 )


所有这些证券又可被汇集起来 , 并找到购买者 。 这时人们就把这些金融产品称之为“债权保障证券” 。 这些证券然后又可以再次被汇集在其他“债权保障证券”中 , 名为“债权保障平方证券” 。 此类证券变得非常复杂 , 其中大部分已经不可出售 。 因此 , 人们本来想把非流动资产转化为流动资产 , 但这种技术却衍生出了如此复杂的产品 , 以致它们本身又变成了非流动资产 。
但金融创新并未就此止步 。 上述各类证券又可以根据其“地位”被分割成“初级”、“中级”、“高级”等板块 。 与上述资产相关的证券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不能得到偿还从而使整个资产受到损失的话 , 那就首先由“初级”板块来加以补偿 。 只有当损失重大到“初级”板块不足以补偿时 , “中级”板块的持有者才会开始亏损 。 “高级”板块作为最后的板块 , 则是在“初级”和“中级”板块都被损失卷走时才开始亏损 。 这一技术使“高级”板块获取了很高的评分 , 即便整个资产已丧失大部分偿还能力时也是如此 。
事实上 , “初级”和“中级”板块只是整个资产用来消化亏损的安全保护层 。 如果这个保护层不够厚实 , 或者损失过大 , “高级”板块也会陷入困境 , 尽管它享有3A级评分的美誉 。 证券化曾取得过巨大成功 。 它使企业和投资者拥有了一个额外的筹集新鲜资金的工具 。 例如所谓的“财产担保商业票据” , 那不过是些证券化了的短期契约票据 , 实际上是募集短期资金的一种工具 。 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来说 , 证券化也是使它们更好抵御风险的一种机制 , 因为它把风险分摊到尽可能广泛的程度 。
一般来说 , 人们认为这种机制应该是有助于金融稳定的 , 把信贷风险扩散化总比把风险集中于货币要好些 。 在1980年 , 抵押贷款几乎全部都是以货币形式进行的 , 而到2008年的时候以此货币形式贷款的只剩下不到30% 。 其他70%的贷款都以“债权抵押证券”、“住宅债权抵押证券”、“商业用房债权抵押证券”等形式分散到世界各地 。 为了使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在规则上成为可能并在税务上具有吸引力 , 人们创建了特别的司法结构建筑 , 如“特别目的公司”、“专门投资工具”等等 , 它们一般都设在海外 。
总而言之 , “特别目的公司”、“专门投资工具”、“债权保障证券”、“抵押债权担保证券”、“住宅抵押债权担保证券”、“商业用房抵押债权担保证券”“财产担保商业票据”等等 , 再加上“信贷违约互换”等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 滋生了非银行金融活动的大规模扩展 , 而这些活动的环境则几乎是完全未被纳人监管和规范 。 “信贷违约互换”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 它实际上是保障某种债券的持有者免受支付违约风险的保险单 。 其特殊之处在于 , 任何人都可以购买这些保险单 , 而与投保人却没有丝毫交道 。
换句话说 , 这些人根本未被要求遵守购买违约支付保险的义务 。 这就像你在购买一种火灾保险并为之缴纳一定保金 , 而投保的房屋却不为人知 。 假如此房屋真的燃烧起来 , 你就可以像投保者本人一样 , 取得合同所规定的赔偿金和利息 。 简而言之 , “信贷违约互换”是一种虚拟的保险合同形式 , 其做法更像是在赌场而不是保险公司才会看到的 。 因为 , 在赌场里 , 赌徒必须在彩球滚动到好的位置之后才能去柜台领钱 。
“信贷违约互换”的问题在于 , 如果支付违约现象真的发生 , 那么就必须做出巨额赔偿 。 美国和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曾经是这一纯粹投机市场上的绝对冠军 , 但美国政府现在不得不拨款700亿美元以避免它遭受灭顶之灾 , 而且它是否能最终得救还是未定之数 。 不管怎样 , 通过这些金融形式 , 造成了金融证券泡沫 , 其规模远远大于房地产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