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悦雅萌|贸易与冲突下波斯人与阿拉伯人的初步互动( 二 )


3.交往与融合
公元6世纪后半期 , 两大帝国的争霸战争使两河流域和波斯湾地区的商业活动无法正常运行 , 南阿拉伯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外国的入侵 , 陷入经济凋敝、城市衰落的困境 , 半岛南部城市的衰退使得大批居民向北迁移 , 间接促进了半岛北部商业的发展 , 汉志商路(即叙利亚—麦加—也门)趁势恢复繁荣 。 作为汉志商路中转站的麦加从而获得了经商良机 , 成为沟通半岛南北商路的商业重镇 。 不仅如此 , 麦加亦逐渐成为连接印度洋和地中海的陆路纽带 。
麦加的古莱西人 , 与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以及埃塞俄比亚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关系 , 获准其在贩运货物 。 汉志商路的复兴促进了半岛贸易的发展 , 氏族部落财富的增长和私有制的出现冲击了氏族部落的传统秩序 , 引起了阿拉伯半岛内部的社会变革 , 为伊斯兰教的兴起奠定物质基础 。 显然 , 麦加成为阿拉伯人与波斯人进行商业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 无疑也见证着两大民族在文化层面的交往和融合 。
此外 , 萨珊波斯帝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源自国际贸易 , 而与阿拉伯人的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显得尤为重要 。 一方面 , 波斯人重视与阿拉伯人的商贸往来 , 这为双方展开深层次、多领域的交往奠定基础 。 另一方面 , 在前伊斯兰时期 , 萨珊波斯帝国比阿拉伯各部落更具军事和政治影响力 , 半岛边缘地区甚至内部的商业重镇都曾被波斯掌控;不仅如此 , 萨珊与拜占庭签订的《公元561年和平条约》明确规定 , 阿拉伯人在运送货物时不可走偏僻的商路 , 必须通过两大帝国所控制的地区 , 以避免逃税现象 , 如违背该条款则会受到重惩 。 这说明 , 阿拉伯人在与波斯人的商业活动中 ,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萨珊波斯的辖制 , 这无疑限制了其贸易活动的区域 。
二、军事活动
公元6世纪兴起于半岛北部的莱赫米人和加萨尼人分别定居在叙利亚东部和西部的沙漠边缘地带 , 双方矛盾尖锐 , 逐渐发展为阿拉伯半岛北部定居区域与游牧群体之间的重要政治力量 , 也成为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之间的缓冲势力 。
500年 , 拜占庭帝国建立起一个与之相抗衡的阿拉伯政权 , 以保卫叙利亚边境 。 554年 , 加萨尼国王哈里斯·查白拉与莱赫米人大战于叙利亚北部 , 斩杀莱赫米国王蒙迪尔三世 。 580年 , 加萨尼再度战胜莱赫米人 , 甚至攻占其都城希腊 。 但罗马人对加萨尼人存有戒心 , 582年 , 囚禁加萨尼国王 。 613年 , 波斯发动袭击 , 叙利亚地区沦陷 , 加萨尼王国遭到致命打击 , 至此一蹶不振 。 从公元4世纪至7世纪初期 , 拜占庭与波斯帝国长期争霸 , 而加萨尼部落依附于拜占庭 , 因此波斯人与加萨尼人经常发生军事冲突 , 战争也就成为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交往的主要方式 。
对萨珊波斯而言 , 莱赫米人既可为其阻止阿拉伯游牧部落的袭扰 , 又可在其与拜占庭王国的战争中充当其助手 。 换言之 , 莱赫米人负责维护阿拉伯半岛内陆贝都因人的社会秩序 , 防范贝都因人侵扰波斯;也顺势成为波斯向西扩张的桥头堡 , 时常对拜占庭控制下的叙利亚发动袭击 , 参与萨珊和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战争 。 然而 , 602年 , 波斯皇帝胡斯洛二世在泰西封处死莱赫米国王努尔曼三世 , 并剥夺莱赫米家族的继承权 , 任命泰伊部落首领雅斯取而代之 。 614年 , 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阿拉伯人改由波斯总督直接管理 。
除了依附于两大帝国的阿拉伯人之外 , 作为半岛南部贸易通道的枢纽 , 也门成为两大帝国争夺的目标 。 约在532至535年之间 , 阿卜哈拉废掉埃塞俄比亚所立的希米亚尔傀儡国王 , 自立为王 , 统治南阿拉伯 。 也门的民族主义者对埃塞俄比亚的统治颇为不满 , 公开反对 。 反对者之一赛义德向萨珊波斯国王求援 , 胡斯洛一世遂派兵相助 。 赛义德被拥护为也门的统治者 。 不久 , 埃塞俄比亚人卷土重来 , 在也门大肆屠杀 。 胡斯洛一世继又派军援助 , 逐走了埃塞俄比亚人 , 并派人统治也门 。 继埃塞俄比亚之后 , 波斯人将也门置于萨珊王朝的控制之下 , 于是海上贸易之路被萨珊波斯帝国所垄断 , 使得拜占庭的海上贸易严重受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