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视频账号 , 一个粉丝超千万的“萌娃”博主 , 睁着大大的眼睛对拍视频的妈妈说:“在这个家里 , 我姓刘 , 爸爸也姓刘 , 只有你姓李 , 谁才是垃圾桶里捡来的 , 你心里没点数吗?”
另一个视频账号 , “妈妈 , 咱家以后的财产是不是都归我?”“是啊”“那你和爸爸 , 为什么现在都花我的钱?”……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越来越火 , 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孩子的日常 , 也吸引了千万网友的关注 。 在视频中 , 孩子或卖萌、或搞笑 , 从而让运营账号赢得了众多粉丝 。
文章图片
隔着屏幕 , 萌娃的表演被多数成年观看者认为是童言无忌 , 可是细想一下 , 这样的话该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来吗?
萌娃类的账号如今已成为各个短视频和直播账号的大类 , 儿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过成年人也已经不是秘密 。
文章图片
靠娃月入15万 , 如此啃娃真的好吗?
拍视频、做直播可以赚钱 , 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常识 。 流量为王的时代 , 一些家长也开始为流量“啃小” , 将孩子打造成“网红” , 并通过商务合作实现流量变现 。
随着萌娃视频的爆火 , 大量的广告也会随之而来 , 而通过广告、流量变现得到的收入远远超过成年人拼命努力的工作所得 。
而来自山东的韩大鹏 , 靠着两个女儿 , 开通短视频账号 , 仅仅才一年多时间 , 就实现了月入15万元 , 在他的账号里 , 两个孩子和大人沿着脚本预设 , 一起出演 。
文章图片
互联网时代 , 有流量就意味着有变现能力 。 这些萌娃为大人们提供一条新的“创业途径”——通过出境积攒人气和粉丝 , 成为“网红儿童”后再带货或接广告进行商业变现 。
在家长的操作下 , 儿童沦为“工具人” , 父母渐渐成为“啃娃族” 。 市场需求和利益刺激 , 让部分家长挖空心思迎合网民 , 甚至置孩子的身心健康不顾 。 如此啃娃就真的好吗?
文章图片
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 , 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
针对部分家长借“网红儿童”牟利的不良现象和问题 , 近日文化旅游发展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 , 意见提出要严禁“啃娃” , 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 , 对过度消费“网红儿童”的账号采取封禁等措施 。
文章图片
儿童本应是无忧无虑成长的年龄 。 但“网红儿童”的打造 , 却被流量、广告、合同、走穴催熟成为“小大人” , 拔苗助长 。 过早的遵循成人世界的名利场逻辑 , 儿童的穿戴、言语、举止变得成人化 , 这本身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
而且“网红儿童”的人设表演 , 极易让儿童迷失在人设之中 。 在商业文化被过度渲染的氛围下 , 为了博眼球 , 保持高热度和流量 , 不少账号设计剧本、挑起话题 , 很多儿童带着人设表演 , 迎合网友预期、讨好大众审美 , 他们变得不再“天真” 。
文章图片
人民日报也评论炒作网红儿童 , 啃小啃娃不可取 。 过早的让儿童暴露在镜头前会使得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金钱观畸形 。
【晒娃赚钱,靠娃月入15万,如此啃娃真的好吗?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我们说 , 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 听起来循规蹈矩 , 但细细品味也是真理 。 伤仲永的故事人人皆知 ,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 , 不能喧宾夺主 , 不应提前把孩子带入成年人的世界 , 更不能因父母的“吸金”意愿而挤压掉原本属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空间 。
- 霍启刚晒娃,“豪门早餐”引热议:孩子内心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
- “3岁看老”真有科学依据,不止是性格,还能看出智力,靠谱
- 华为天才少年,年薪201万,本科却只是民办三本?逆袭靠的是父母的等待
- “凭啥养老靠自己?子女又不是吃土长大的”大爷的话让人无法反驳
- 冬季坐月子有“讲究”,光靠捂可不行,避开这些误区,妈妈不遭罪
- 月子里不能“晒娃”?产后推迟宣布生娃喜讯,并不是老人小题大做
- “凭啥养老靠自己,我孩子不是吃土长大的”大爷一番阔论有点道理
- 产后产妇发际线岌岌可危,光靠吃芝麻没啥用,还有三个注意事项
- 一家4代军人12本证件,爸爸叮嘱儿子:第五代就靠你了
- 《小花的味噌汤》:5年的母女情缘,她让女儿靠饮食怀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