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大的孩子中,有的爱看书,有的就爱看电视,为什么?

在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的今天 , 人们对0—3岁这一阶段的重要价值日益关注 。
从阅读角度而言 , 0—3岁被视作阅读启蒙的黄金期 , 社会也逐渐形成了“越早开始越好”的共识 。
科学认识0—3岁阅读的价值、深化0—3岁阅读研究与实践已成为重要课题 。
阅读 , 开启高质量陪伴 。
同样大的孩子中,有的爱看书,有的就爱看电视,为什么?
文章图片
3岁以前 , 婴幼儿会经历各种敏感期 , 如果孩子处于能激发他们相关感受力的环境中 , 会取得异乎寻常的飞速发展 。
比如 , 0—3岁是孩子动作、秩序、感官、口语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
同样大的孩子中,有的爱看书,有的就爱看电视,为什么?】在这一时期 , 孩子会无意识地把跟这些能力相关的事情都作为一种模式存储下来 。
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特点 , 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多样化的、丰富的刺激 , 孩子将获益匪浅 。
同样大的孩子中,有的爱看书,有的就爱看电视,为什么?
文章图片
阅读作为一个综合性、参与性、个性化的活动 , 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一种外在刺激 , 对0—3岁婴幼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阅读 , 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身以外的世界 , 获得感官和情感上的满足 , 学习生活、社会运行的规则 , 尝试理解和表达感情 , 这些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当下 , 我们经常会提起陪伴孩子成长 , 但陪伴并非简单的照顾一日生活起居 , 也不是全程、时刻、全职带孩子 , 而是要在有限时间内营造出更多的“优质时间” 。
同样大的孩子中,有的爱看书,有的就爱看电视,为什么?
文章图片
阅读 , 是开启高质量陪伴的聪明举措 。
阅读 , 并非与生俱来 。 生活中 ,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同样大的孩子中 , 某某小朋友是个小书虫 , 某某小朋友不爱看书、就爱看电视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区别呢?
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 ,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遗传、环境、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
很多习惯和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 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习得 , 它们需要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参与 , 阅读亦是如此 。
同样大的孩子中,有的爱看书,有的就爱看电视,为什么?
文章图片
对于婴幼儿而言 , 如果没有人引领他们了解书中的奥妙、发现阅读的乐趣 , 他们会很容易被其他更新奇的游戏、玩具所吸引 。
在阅读习惯培养方面 , 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 , 早期阶段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会让孩子乐享其中 , 也能带孩子走得更远 。
想要让孩子爱上阅读 , 就一定要让他走近阅读 。
阅读 , 需要科学引领 。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早期教育机构中 , 孩子的阅读并非自然产生 , 阅读质量的高低、阅读价值的发挥有赖于科学专业的引领 。
同样大的孩子中,有的爱看书,有的就爱看电视,为什么?
文章图片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3岁前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初期 , 这一阶段的孩子通过感知运动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学习 。
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 , 语言处于发展过程中 , 会借用肢体动作表达情感 , 无法理解过于复杂的画面 , 在意语言本身的节奏和趣味 。
韩国阅读指导专家南美英博士按照认知发展阶段把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分为四个时期:胎教时期(0岁)、床边故事时期(1—2岁)、图画书时期(3—4岁)、听故事时期(5—6岁) , 每个时期 , 孩子在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和偏好上会有区别 。
只有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和阅读偏好 , 才可以给予适宜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