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阑尾炎:诊断难 危害大


幼儿阑尾炎:诊断难 危害大

文章插图
幼儿阑尾炎的诊断相当困难,经常是已经发展到满肚子脓,腹腔脓肿,甚至败血症了,医生还无法确定致病的“元凶” 。由于其危害大,故一旦确诊,主张早期切除 。
生活实例
肚子不咋痛 竟已满肚脓
一天上午,4岁的非非刚到幼儿园,就说肚子痛,并呕吐一些早餐吃的食物 。下午放学回家后,妈妈给非非吃了些助消化的药,但孩子还是说肚子不舒服 。半夜,非非又闹着说肚子痛,体温升到39℃,非非妈妈很担心,连忙带孩子去医院挂急诊 。
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孩子的肚子是软的,基本没有压痛 。
一小时后再检查,依然没有发现异常 。B超检查也没有异常发现 。
唯一不正常的是,孩子的外周血白细胞高达17×109个/升(中性白细胞达82%),提示体内有感染 。请小儿内科医生会诊,怀疑是“上呼吸道感染”,但孩子除了咽部有一点红外,并无其他“上感”症状 。为慎重起见,医生叮嘱家长:“虽然目前没查出啥问题,但需要继续观察,先用抗生素消炎,暂时不要让孩子吃东西,也不要喝水 。”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非非曾叫过一次肚子痛,但当班医生检查了好几次,依然没有发现孩子的肚子有明显的压痛或反跳痛 。再做B超,依然未发现问题 。
但有一点非常可疑:孩子下床走路时,有点跛行 。经过科内讨论,医生决定用腹腔镜为非非做腹腔探查!结果发现,孩子的腹腔内满是稍黏稠的脓液,阑尾已经化脓 。于是立即为非非做了阑尾切除术 。术后,非非很快康复出院 。
幼儿阑尾炎 最具“迷惑性”
幼儿阑尾炎的诊断相当困难,经常是已经发展到满肚子脓,腹腔脓肿,甚至败血症了,医生还无法确定致病的“元凶” 。据统计,近50%的阑尾炎患儿在做手术时,阑尾已经穿孔 。主要原因有以下5点:
①幼儿阑尾壁薄,大网膜发育不完善,容易穿孔,并导致弥漫性腹膜炎 。
②幼儿本身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的概念,且低龄幼儿对疼痛的感觉没有年长儿童和成年人敏感,以至于很多阑尾穿孔患儿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似乎没怎么腹痛,怎么就穿孔了?
③呕吐、哭闹、烦躁、拒绝进食、发热,以及对医生、打针的恐惧,掩盖了孩子对疼痛的反应,家长也容易忽视孩子的腹痛情况 。
④许多患儿在腹痛的同时,还伴发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等,医生首先考虑的诊断通常不是阑尾炎 。
⑤一些“退热剂”本身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容易掩盖病情 。有些医生用激素抑制体温升高,也可导致血常规接近正常的假象 。
四个细节帮助 “揪”出幼儿阑尾炎
以下细节或可帮助大家早期识别阑尾炎,不让它从眼皮底下“溜走”:
【幼儿阑尾炎:诊断难 危害大】①先腹痛,后发热,腹痛呈持续性 。
②恶心,呕吐,无法用“胃肠炎”来解释 。
③在孩子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腹肌有紧张感 。因腹部不适,孩子不愿意活动右侧下肢 。行走时,有步伐不稳、跛行等异常表现 。
④B超虽然没有发现发炎的阑尾,但腹腔内有“积液”,且有增多趋势 。
治疗 尽早手术是上策
由于幼儿阑尾炎危害大,故一旦确诊,主张早期切除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不少医院已将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小儿腹腔镜作为小儿阑尾切除的首选术式 。此外,还有3种特殊情况值得注意:
1.症状轻、发病时间短且家属拒绝手术者,可以暂时采用保守治疗措施 。
一旦发现病情加重,应立即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