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打呼噜小心智力下降


孩子睡觉打呼噜小心智力下降

文章插图
本地28%年龄介于4至7岁的儿童有打呼的习惯 。
每100个孩子中,2%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
儿童患OSA若不及时诊治,半夜睡不好,白天不容易集中精神,会患上多动症,智商也会随之下降 。
孩子睡觉打呼,有些家长不以为然,觉得是熟睡的表现,有些则沾沾自喜,夸赞孩子像小大人,呼噜声“震耳欲聋” 。
但孩子打呼,其实该引起重视,很有可能是睡眠问题导致 。打呼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有可能是大脑或是心脏出问题 。
28%四至七岁儿童有打呼习惯
数据显示,本地28%年龄介于4至7岁的儿童有打呼的习惯 。
每100个孩子中,约有6人每周有至少4晚习惯性打呼,2%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简称OSA) 。
不过,鹰阁医药中心SBCC儿科专科医生庄小仪估计,本地只有25%有OSA疑似症状的儿童父母,会关注这个问题并带孩子看医生 。
许多家长根本没有察觉到孩子打呼的问题,也觉得OSA一般不常在儿童中出现 。
庄医生说,她看过的最小的患者才几个月大,就已受OSA的困扰:“不过,这么小的婴儿就有OSA比较罕见,常见的儿童患病年龄介于3至8岁 。”
儿童患OSA的症状包括打呼,难以呼吸,用嘴巴呼吸,偶有停止呼吸的症状,或睡不安稳,时常半夜醒来 。由于晚上睡不好觉,孩子白天常出现躁郁或过动 。
成人通常由于过胖及呼吸道组织累积脂肪所致,打呼及有OSA的儿童,一般来说淋巴腺和扁桃腺比较大,其他导致患病的原因包括敏感,家中有OSA的家族史 。
呼吸道阻塞的警讯
儿童患OSA若不及时诊治,孩子的精神状况、心血管及新陈代谢等,可能都会出现问题 。
半夜睡不好,孩子白天不容易集中精神,会患上多动症,智商也会随之下降,导致在校表现差强人意 。高血压、心脏结构变化、糖尿病和高油脂等并发症也会接踵而来 。
庄医生认为,本地家长不应单纯把打呼当作是“噪音”,应该引起注意,了解这其实是呼吸道阻塞的一种警讯 。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每周多过三晚出现打呼的情况,也有其他OSA的症状或并发症,则应该带孩子求医并检查睡眠障碍问题 。
有必要的话,睡眠专家会让孩子做一个隔夜的睡眠测试,检查孩子在睡觉时的心率,是否有呼吸困难,甚至是停止的状况出现,睡觉时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大脑的脑波活动及半夜会醒来多少次 。
切除淋巴腺和扁桃腺
通过这个睡眠测试,孩子一旦确诊患OSA,医生会为孩子切除淋巴腺和扁桃腺 。
少数情况下,孩子需要在睡觉时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简称CPAP)机器,把空气打入呼吸道进入到肺 。
有研究显示,切除淋巴腺和扁桃腺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也没有证据显示,这些孩子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及咳嗽 。
庄医生说,相反的,因为淋巴腺及扁桃腺过大患上OSA的儿童,反而能在手术后痊愈 。对于那些天生气道比较窄、肥胖导致OSA的儿童,又没有办法通过切除手术解决问题的,CPAP或派得上用场 。
患者通常需要在晚上睡觉时带上一个连接到CPAP机器的面罩,往往需要戴上好几年 。庄医生说,市面上有些面罩是专门为婴儿和儿童OSA患者设计的,它们可以迎合小鼻子、小嘴巴的需求 。
“只要病患的教育到位,他们知道如何戴这类面罩,患病的婴儿和儿童可以在CPAP机器和面罩的帮助下,提升睡眠质量 。”
庄医生表示,通过治疗,诸如打呼、高血压等问题可以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神经行为上的偏差也会有所改善,但有部分案例显示,有些孩子的行为偏差没有办法100%逆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