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内科学:黄疸


临床医师内科学:黄疸

文章插图
一、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应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等所取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以期得到正确诊断 。
(1)年龄与性别:婴儿期黄疸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肝炎和先天性胆管闭锁,儿童时期至30岁以前,以病毒性肝炎为多见;40岁左右所见的黄疸常由胆石症所致;30~50岁的男性黄疸患者,应多考虑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50~60岁以上出现的黄疸,常见于癌肿,男性以胰头癌,女性以胆道癌为多见 。
(2)接触史: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有与肝炎患者接触史,或有近期输血、血浆制品、注射史;服用氯丙嗪、甲睾酮、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或接触四氯化碳者,应考虑药物性肝病或中毒性肝炎,还应了解患者疫水接触史等 。
(3)家族史:家族中除肝炎外,要想到先天性溶血性及非溶血性黄疸和其他遗传性肝病 。
(4)过去史 。考试大网站整理
(5)妊娠史 。
(6)饮酒史与冶游史 。
【临床医师内科学:黄疸】(7)病程:黄疸的病程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
(1)发热:病毒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前常有低热,胆管炎的发热一般在中等度以上,多伴有寒战,肝癌因癌组织坏死或继发感染常有发热 。
(2)腹痛:肝区隐痛或胀痛,常提示病毒性肝炎,持续性胀痛见于慢性肝炎及肝癌;胆石症或胆道蛔虫症发作,常有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上腹及腰背痛提示胰头癌 。
(3)消化不良症状 。
(4)皮肤瘙痒:胆汁淤积性黄疸常有明显的皮肤瘙痒,肝细胞性黄疸可有轻度瘙痒,溶血性黄疸则无瘙痒 。
(5)体重是否改变 。
(6)尿、粪颜色的改变: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尿如浓茶,粪色浅灰或陶土色;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加深,粪色浅黄;溶血性黄疸急性发作时可排出酱油色尿,粪便颜色亦加深 。
(1)黄疸的色泽:皮肤颜色主要由黄疸的种类与持续的时间来决定 。溶血性黄疸皮肤呈柠檬色,肝细胞性黄疸呈浅黄或金黄色,胆汁淤积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者呈黄绿色、深绿色或绿褐色 。
(2)皮肤改变:除黄疸外,在肝硬化可见色素沉着、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毛细血管扩张、出血点、腋毛脱落、腹壁静脉曲张及下肢水肿等 。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可见皮肤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瘤等 。在溶血性黄疸常见皮肤苍白 。
(3)肝大:急性肝炎时,肝轻度或中度肿大,质地软而有压痛 。肝硬化时肝常先大后小,质地明显变硬 。肝癌时肝显著肿大,质坚硬并有压痛 。表面有不规则结节 。心功能不全时,肝肿大,质地中度,有压痛 。急性肝坏死时,肝浊音界缩小 。
(4)脾大:肝硬化伴有门静脉高压时,脾中度或显著肿大,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脾轻度肿大 。
(5)胆囊肿大: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总管癌引起肝外阻塞性胆汁淤积时的胆囊胀大,有表面平滑、可移动与无压痛等特点,即所谓Coruvoisier征 。在胆囊癌及胆囊底部巨大结石,肿大的胆囊坚硬而不规则 。
(6)其他:如腹水、男性乳房发育等 。来源:考试大-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责编:drfcy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