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七成被当成感冒


变应性鼻炎七成被当成感冒

文章插图
●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达2.6亿人,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85%
●哮喘、慢阻肺、变应性鼻炎、乙肝等四大慢性病虽然都不能根治,但均可以通过加强预防,尽早诊断和规范治疗来减低其对健康的危害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近年来快速上升,疾病趋向已与发达国家相似,目前确诊慢性病患者已达2.6亿人,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85%,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 。
5月21日,卫生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50%以上 。
为提高慢病人群对疾病的认知和重视,“健康·热点·对话”媒体论坛日前在贵州贵阳举行 。论坛上专家主要介绍了呼吸系统和乙肝两大领域的慢性病防治,他们共同表示:“在我国慢病人群中,哮喘、慢阻肺、变应性鼻炎和乙型肝炎都能导致过早死亡和致残,危害严重,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虽然上述四大慢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均可以通过加强预防,尽早诊断和规范治疗来减低其对健康的危害 。
冯冯 只治不防 哮喘死亡率居高不下
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病和呼吸病研究所黄绍光教授在论坛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哮喘在我国的患病率较低,但死亡率却在全球统计上居于高位 。我国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比例还不到5%,只有3%的哮喘病人达到了完全控制 。许多病人发病时用药,不发病就停药,只治不防,往往因为一次哮喘急性发作,就付出生命的代价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哮喘患者中仍有三分之一因哮喘急性加重就医,近一半的患者因哮喘而活动受限 。
黄绍光介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哮喘治疗不规范,许多患者担心吸入激素有副作用而不坚持使用,特别是一些哮喘儿童的父母,更是害怕激素会影响孩子的身高,用用停停 。实际上吸入激素治疗时直接作用于气道,剂量以微克计,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而如果不用药,儿童期哮喘反复发作有可能对肺部造成永久性伤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
为更好地控制哮喘,2008年中国哮喘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患者,如果症状明显,应直接选择低剂量的吸入激素加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数据显示:坚持使用吸入激素/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治疗的患者,在长达52周的研究周期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每周达到哮喘控制的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治疗一年后,约80%的患者达到哮喘控制 。
黄绍光提醒,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如果能抓紧这个时期好好接受治疗,大多数人能明显好转,完全没有症状 。
慢阻肺 早诊断、早预防、坚持治疗是关键
慢阻肺是近年全球唯一显著升高的主要死亡原因,在中国平均每分钟有2.5人死于慢阻肺 。慢阻肺常见的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其实出现这些症状时,不少患者的肺功能已经减少了近一半 。不仅如此,慢阻肺患者患肺癌的比率会大幅增加,中重度慢阻肺肺癌的发生率是正常吸烟人群的7.8倍 。目前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发病率近1/10,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
对此,黄绍光呼吁,慢阻肺危害大,一经诊断,需坚持治疗 。建议有长期吸烟史或有害气体颗粒接触史,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时,应尽早进行肺功能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