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


【三向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先天性免疫又可称为固有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 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 , 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 , 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 , 亦可参与对体内有害或畸变细胞的清除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 在先天性免疫方面 , 主要体现在:血清中促吞噬因子低 ,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差;皮肤粘膜屏障差 , 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体液中抗菌因子补体、溶菌酶、干扰素含量低 。
此种免疫在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是清除病原菌细胞、修复机体受损组织 。而最新研究发现 , 母乳中特有的生长因子TGF-β、粘液素、γ-亚麻酸 , 能够全面清除畸变以及有害细胞 , 快速修复被损伤的神经细胞以及组织 , 加速婴幼儿免疫系统的进化 。
TGF-β(生长因子)一种已知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因子,不仅通过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而且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扩增,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包括维持免疫稳态和诱导自身耐受 。有研究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上清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 , 植物血凝素活化的T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 , 而IFN-γ是活化的THO分泌的细胞因子 , 促进THO向TH1分化 。
此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对植物血凝素刺激的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能够被TGF-β抗体部分逆转 , 由此可见 , 生长因子TGF-β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的免疫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MUCIN(粘液素)是覆盖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粘液胶质 , 其分子结构是一种主要由杯关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糖蛋白 , 其编码基因位于多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带处于杯状细胞对粘液素合成和分泌与蛋白水解性和物理性侵蚀造成的粘液素释放进入肠腔之间的动力学平衡状态 。在肠腔内 , 粘液素部分地受到碳水化合物链的保护而免受蛋白质水解作用的破坏 , 成为到达回肠段的内源性蛋白质 , 粘液素在与肠道菌群有关的胃肠道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1、参与粘液纤毛清除呼道内特殊物质的功能;2、作为抗菌物质 , 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与繁殖;作为吸入空气的湿化剂 , 防止过量的水分从气道表面丢失 。另外它作为一种抗粘附蛋白 , 通过降低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质之间作用的稳定性 , 阻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它还可以作为一种粘附剂 , 作为选择素分子的配体参与细胞的迁移 , 这种细胞可参与免疫调节 , 使有害细胞毒性T细胞以非MHC分子限制方式识别、使有害细胞易于被杀伤 。
综上所述 , 种种研究发现 , 它是早期婴幼儿呼吸道和胃肠道免疫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物质 。
GLA(γ-亚麻酸)主要从真菌油脂中提取GLA , 它是婴儿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 , 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婴儿体内由于各种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要靠代谢亚油酸生成足量的必需脂肪酸非常困难,因而在母乳中预先形成并存在的GLA等不饱和脂肪酸,可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 。它还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抗HIV感染、抗多种炎症、抗脂质过氧化等方面的作用 , 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
获得性免疫个体特异性识别及有选择地清除外来的病原体 , 是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 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识别自我/非我四个明显特征 , 也称为后天免疫 , 特异性免疫 。主要包括主动获得性免疫和被动获得性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