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6个孩子送入耶鲁和哈佛,母亲坦言:狠抓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关键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家庭教育不到位 , 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 , 其中家庭教育是优秀孩子的始发站 , 而父母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引导者 。
然而很多家长却认为 , 自己只需要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就足够了 , 所以将孩子的养育推给了学校、社会、甚至老人 , 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就这样写道:“对于孩子来讲 , 倘若家庭教育不好 , 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 , 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 ”
所以 , 仅仅有能力养孩子 , 却没有认真教育孩子的父母 , 并不是合格的父母 。
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的全惠星女士 , 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 。 现在 , 她的孩子任职著名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美国白宫卫生部长助理等 , 成为了社会中的精英 。
将6个孩子送入耶鲁和哈佛,母亲坦言:狠抓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关键
文章图片
《华尔街日报》把她的孩子称作“震撼华盛顿特区的第二代韩裔权利精英兄弟” 。
《纽约时报》评论:“这个成功的家庭 , 可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 。 ”
除此之外 , 他们还成为了美国教育部选择的“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 。
全惠星女士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时 , 说:“我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启发 , 中国有句话‘功夫在诗外’ , 运用到我的教育方法中就是功夫在‘学’外 。 ”
将6个孩子送入耶鲁和哈佛,母亲坦言:狠抓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关键
文章图片
“汝果欲学诗 , 功夫在诗外” , 这是陆游向儿子传授诗歌创作秘诀的诗句 。 陆游告诉儿子想写好诗 , 仅仅熟读古人诗句、掌握形式技法是远远不够的 , 还应该将功夫下在诗歌之外 , 多积累多实践才是写好诗的根本 。
全惠星认为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 , 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结果 , 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一项决定的 , 希望孩子优秀 , 就要从多方面入手 , 将功夫用在学习之外 , 而这一切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 , 尤其是小学阶段 , 是“功夫在‘学’外”的关键时期!
将6个孩子送入耶鲁和哈佛,母亲坦言:狠抓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关键
文章图片
将6个孩子送入耶鲁和哈佛,母亲坦言:狠抓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关键
文章图片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 远比“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
东晋名相谢安曾说:“最好的家庭教育 , 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 ”在全惠星的家庭教育中 , 她非常认可这一点 , 她认为父母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成为孩子的引导者 , 帮助他们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
全惠星提出了两个观点 , 值得深思:
第一、妈妈要懂得发展自我 。 她认为 , 母亲对一个家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想培养优秀的孩子 , 就要先提高母亲的能力 。 第二、绝不能为孩子牺牲自己 。 父母要保持学习进步 , 充实自己的人生 , 因为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会成为孩子的榜样 。
现实生活中 , 太多女性有了孩子之后 , 生活的中心就变成了孩子和家庭 , 从而忘记了自我成长 , 迷失了自我 。
就像全惠星提出的 , 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各自独立的 , 大家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 如果爱孩子 , 就要从“好母亲情结”中摆脱出来 , 努力做自己 , 先关注自己 , 才能教育孩子 。
美国心理学家梅尔索夫做过一项有趣的研究 , 结果惊讶地发现 , 刚出生42分钟的婴儿就能模仿大人吐舌头 。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高手 , 在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 , 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标杆 , 父母的品德就是孩子的灯塔 , 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模仿父母 , 从思考模式、做人品行、到做事方式 , 孩子会不断向父母靠近 , 将父母的影响内化成自己的性格和习惯 , 伴随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