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扁桃体炎分清类型选对药


扁桃体炎是现代生活的常见病之一,许多人很小的时候就曾经得过,而据采访人员了解到,不少白领上班族都患有或轻或重的口腔疾病,其中多数都与扁桃体炎有关 。那么扁桃体到底是个什么器官,扁桃体炎到底分成哪几类,又该如何治疗呢?采访人员就以上问题咨询了耳鼻喉科的专家,他们强调:“扁桃体炎这个病得分清类型,急性和慢性的治疗手段是不同的 。
对于慢性扁桃体炎,预防和生活调理是很重要的 。
扁桃体位于人的口腔深处、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的咽峡侧壁,是口咽部上皮下的淋巴组织团块 。在舌根、咽部周围的上皮下有好几群淋巴组织,按其位置分别称为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 。其中以腭扁桃体最大,通常所说的扁桃体即指腭扁桃体而言 。它在童年时发达,成年后逐渐萎缩 。扁桃体地处咽喉要冲,与外界关系密切,而扁桃体内的温度、湿度又很适合细菌繁殖,因此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很容易被病菌袭扰而发炎 。
扁桃体是个有用器官 。以前由于对扁桃体的功能不够了解,被视为如阑尾一样,是人体中没有作用的器官,因而不少医生主张把小孩发炎的扁桃体割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扁桃体内有淋巴组织、浆细胞和参与细胞免疫的T细胞、B细胞,能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和特殊抗体,还能分泌干扰素,抑制细菌生长 。因此,它是人体的防御器官,参与人体免疫功能网络,其免疫力在3—5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活跃 。
因此对5岁以下儿童,切除扁桃体要慎重 。而人体在5—6岁以后,扁桃腺的免疫功能会逐渐被其他器官所取代,因此关于扁桃体切除后会不会降低免疫力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目前也未发现扁桃体切除后对成人或儿童产生明显的不良后果的病例 。
【孩子扁桃体炎分清类型选对药】咽部是饮食和呼吸的必经之路,经常接触外界,较易隐藏病菌和异物,咽部丰富的淋巴组织和扁桃体执行着人体在这一特殊区域的防御保护任务 。不过此处也易遭受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各种病菌和侵袭而发炎,这些病菌通常就存在于人的咽部和扁桃体隐窝内 。正常情况下,由于扁桃体表面上皮细胞代谢和黏液腺的不断分泌,可将细菌随同脱落的上皮细胞及所分泌液体从隐窝口排出,保持着机体的健康 。
当机体因过度疲劳、受凉等原因使抵抗力下降,上皮防御机能减弱,腺体分泌机能降低时,扁桃体就会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 。
扁桃体炎有急慢性之分 。从症状上看,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咽痛明显,吞咽时疼痛加重并可放射至耳部,会引发中耳炎、鼻窦炎以及风湿热、肾炎等,还会导致心脏、肾脏、关节等方面的严重疾病 。急性扁桃体炎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年,病原菌主要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腺病毒也可引起 。慢性扁桃体炎的症状不很明显,主要是咽痛、咽干、咽部不适、口臭等表现,检查可见充血、暗红、表面凹凸不平,有时颌下淋巴结也可肿大 。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演变而来 。
若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并对全身产生不利影响时,可以考虑将扁桃体手术摘除 。
一般来讲,若扁桃体有严重感染,反复发炎,影响咽鼓管功能,使听力受影响;或引起反复发作的关节炎、风湿病、哮喘等疾病时,就应该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
一般而言,儿童时期的扁桃体多呈生理性肥大,是正常现象,当这种生理性肥大影响到呼吸、吞咽和发音时,则应将扁桃体手术切除 。
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点: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者患急性扁桃体炎时,出现了张嘴困难,在扁桃体周围形成脓肿的患者,即使只出现过1次也要手术;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咽鼓管功能,造成慢性渗出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以及对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及肾小球肾炎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 。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一般不施行手术,需炎症消退后3—4周方可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