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孩子犯错,家长不要有以下行为,会使孩子进入恶性循环

哥哥做错了事 , 抱着被子蒙住脑袋 , 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 爸爸在旁生气教育 , 激动之余几次想伸手打他 。 看到这一幕 , 妹妹赶紧挡在前面 , 双手紧紧抱住哥哥 。 还把爸爸伸出来的手扒拉开 , 让他别打 。
爸爸无奈 , 只得放弃惩罚 , 但依然不忘出言教训 。 妹妹听后 , 转过头来勇敢替哥哥辩护 。 虽然不知道哥哥犯了什么错 , 但从两个孩子反应来看 , 他们显然对爸爸的教育方式并不服气 。
当孩子做错事时 , 很多父母都会用指责或者打人的方式 , 来让孩子"长记性" , 好让他下次别再犯 。 但遗憾的是 , 大部分孩子在"老实"了一段时间后 , 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 甚至变得更叛逆 。 这是为什么呢?
一:孩子学会了什么?
《魔法岁月》一书提出:打孩子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 让犯错和被惩罚无休止重复下去 。
孩子在挨打后 , 确实会"长记性"一段时间 , 因为他在其中学会了恐惧 。 被打的恐惧 , 会让他乖巧几天 , 但没有哪个父母的一巴掌 , 能让孩子恐惧一辈子 。 所以 , 用不了几天 , 孩子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痛 , 在同一件事上 , 接着犯同样的错误 。
心理学家:孩子犯错,家长不要有以下行为,会使孩子进入恶性循环
文章图片
为什么父母的巴掌 , 没有让孩子从中汲取教训呢?
因为在惩罚中 , 孩子除了愤怒和敌意 , 他没有学到任何东西 。 没有学到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 没有学会遇到事情如何去解决 , 更没有学会自我控制 , 打心底从良知上去拒绝做一件事情 。
他只知道 , 他挨了打 , 他被禁止了某些权利 , 他的父母是个又凶又心狠的家伙 。 所以 , 为了避免惩罚 , 他学会了跟父母"斗智斗勇":
下次犯错得更谨慎些 , 千万不能被父母抓到;
为了不被发现 , 那我必须撒谎或者嫁祸;
反正我做错了事也挨了打 , 那么这账就一笔勾销了 , 我也不用觉得愧疚 。
......
看到了吗?即使孩子在惩罚中学到了东西 , 但没有一件 , 是父母希望他学会的 。 父母惩罚孩子 , 出发点是好的 , 希望他能拥有良知 , 形成是非观 , 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
但孩子的是非观念 , 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心理学家:孩子犯错,家长不要有以下行为,会使孩子进入恶性循环
文章图片
二:孩子良知的形成 , 父母是关键
心理学家蒙特梭利认为:孩子6岁前 , 并没有好、坏之分 , 他们是没有道德观念的 。
外出时 , 看到两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兴高采烈玩沙子 。 突然 , 他们起了冲突 , 一个小男孩二话不说就把另一个孩子推倒在地 , 惹得他哇哇大哭 。 大人们闻声赶来 , 推人者妈妈见状 , 立马问自己孩子:"动手打人是对的吗?"
小男孩低着头 , 倔强地立在原地不肯开口 。 妈妈板着脸、皱着眉:"做错事情了就该承担后果 , 你打了他 , 接下来该怎么办?"感受到妈妈的怒火 , 孩子抬起头来:"我去跟他道歉 。 "说完就走到被他推倒的孩子面前 , 说了声"对不起" 。
心理学家:孩子犯错,家长不要有以下行为,会使孩子进入恶性循环
文章图片
男孩一开始并不愿意承认错误 , 为什么后来又做出改变呢?
是爱 。
6岁前的孩子 , 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坏"的 。 他之所以愿意配合 , 去做到父母期望的样子 , 是因为他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和赞同 。 虽然在这一阶段 , 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以及是非观念 , 但为了赢得父母的爱和认可 , 他会努力达到父母提出的标准 。
这也就是一个人良知的开始 。
我们常听说一些青少年孩子 , 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异常残忍的一面 。 正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