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又如一盆冷水 , 浇醒了我们 。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做过一个统计调查 。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 , 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 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 , 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 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 , 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 。 只有29.2%的学生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 。
徐教授说 , 这些孩子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 他们看起来像得了抑郁症 , 但任何抗抑郁的药物都对此不起作用 。
文章图片
他们是从小到大的优秀学生 , 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 高考战场上 , 披荆斩棘杀出来的赢家 。 这种对比和反差太讽刺了 。 但细细想来 , 倒也觉得不难理解 。
父母眼中优秀的孩子 , 大多都是按照父母的设想去成长的 。 他们为了赢得外界的赞许 , 不断地迎合别人的想法 , 却从未考虑过自己想要什么 。 最近因一句“上了北大 , 就不能当废物吗”大火的李雪琴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
新晋脱口秀顶流艺人李雪琴自述 , 她刚考入北大时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 不爱跟人讲话 。 选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 , 不知道路在何方 。 从小到大 , 她好像就是为了拯救脆弱的老妈而活 。 她只能考第一 , 考第二都会让离异的妈妈满腹内疚 , 觉得自己耽误了女儿 。 她说北大有很多这样的学生 ,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 也不知道学了有啥用 。
事实上 , 这真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 在豆瓣上 , 大概有10万人加入了一个“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 。
文章图片
也许有父母会说 , 年轻人要想往高处走 , 肯定会有竞争 。 就肯定会有压力、有迷茫 , 这很正常 。 也有的父母会说 , 人都是越来越成熟的 。 这个成熟的过程中会生发出自我修复的能力 。 所以就算是孩子短时间之内有心理问题 , 也没有太大关系 。
我不排除这些可能性 。 可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有些刻在骨子里的硬伤 , 真的要用一生去修复 。 甚至更多时候 , 人们只知道自己不幸福 , 不快乐 , 却根本不能察觉问题在哪里 。 终其一生 , 连修复的机会都没有 。
同样是北大出身的中国教育界大咖俞敏洪曾说:我们的高考制度 , 到今天为止不管怎么变 , 最终都是一个分数决定能不能上北大清华 。 至于进北大清华的学生心智上有没有毛病 , 完全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 。 而事实上越进名牌大学的学生心理问题越多 , 所以我下定决心让我的儿子必须进普通大学 。
其实不是孩子能不能上北大的问题 , 而是相比较名校的入场券 , 一个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更加重要 。
3、完美的家庭教育 , 未必能培养出完美的孩子
很多人以为需要做心理咨询的人 , 大多有童年阴影或者原生家庭的伤害 。 或者他们的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是不公 。
而事实上心理咨询师说 , 有一类人 , 他们有着近乎完美的原生家庭 。 关怀备至的父母给他们优渥的生活环境 , 鼓励他们想做什么都行 。 孩子有任何需求 , 父母都给予最大的支持 , 从不施行简单粗暴的惩罚 , 总是很体贴地引导孩子成长 。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 。 成年后 , 他们也有着外人看起来很好的工作 , 社会关系也很和谐 。 但他们就是感觉到空虚 , 没有目标 , 不快乐 。 他们感觉自己越发不像父母口中那个“棒极了”的孩子 。
为什么会这样?
这跟我们了解到的很多心理学知识都背道而驰 。 专家告诉我们 , 出现这种情况 , 恰恰是因为父母做得太多了 。 凡事 , 过犹不及 。
- 论生活泛化的重要性:巧用家中4个场景,帮助孩子长见识、学本领
- 孕期有三项检查顺利通过,孕妇基本可以放心了,说明宝宝很健康
- 我本可顺产,婆婆却坚持剖宫,动刀前医生一句话才让我知道了原因
- 日本宝妈将客厅改成儿童区,把电视换成秋千,真佩服她的教育方法
- 长大没本事的孩子,吃饭时会有这3种表现,家长发现要及时改正
- 生二胎时大宝不同意?避开3个“困难时期”,二胎生活更“安宁”
- 日本版《人生七年》:孩子终将走向平凡,培养“幸福力”更重要
- 日本幼儿园的“变态教育”,虽难接受,但值得中国家长学习
- 心理学家:不愿意和原生家庭和解是正常的,根本无须愧疚和自责
- 孩子蒙眼翻书,1分钟读1本书,读得快能读得好吗?阅读要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