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迈开自己那双小腿


如今,孩子上幼儿园,大多是家长背着、抱着 。究其原因,家长认为是因为孩子太小,但据东子观察发现,尽管孩子年龄不大(小的不满两岁),但已经能够很稳当地走和跑,其他动作也发展得较为均衡 。而且,他们在游戏、玩耍时从不叫累,总是兴致勃勃地跟小朋友一起玩得非常开心 。
通过向家长了解,他们告知我说:早上时间太紧张,孩子走路慢,没时间磨蹭,干脆抱着走,还快些,免得上班迟到;有的说:孩子早上不愿去幼儿园,跟我们讲条件,非让抱着他才去,不得已就抱着吧;还有的说:我家孩子缺钙,走不动路,不如抱着他,以免他摔跤……说法多种多样,各有其由 。
我理解做家长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谁都有孩子,哪个做父母的不心疼自己的儿女呢?可现在的问题是,当孩子已经长大后,我们真的还有必要什么都事必躬亲吗?走路是孩子初长成时的基本能力之一,他们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正确的走路姿势,当然也包括跑、钻、爬、攀登、跳跃,等等,当他们自己有能力走路、跑步时,做家长的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走、跑 。
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而且也会使孩子知道:我已经长大了,我会自己走路,不需要爸爸、妈妈抱了,从而使孩子增强自信心 。
案例
3岁的峰峰生来是个小帅哥,妈妈整天把他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可就是有一样,限制他活动 。在家里,妈妈让他安静地看书、看电视、摆积木、玩车模,不让玩激烈的对抗游戏,更不许登高爬低;到公园,只能乖乖地牵着妈妈的手散步,或者坐安全的电动火车,而不能在儿童游乐园自由活动,更不许和淘气的小朋友玩摸爬滚打的游戏 。峰峰就像妈妈养在笼中的一个小宠物,虽然白白胖胖的,可是缺少了活动,身体平衡性不好,四肢力量弱,体质也比同龄的孩子差 。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从头脑、内脏、躯干到四肢都在快速成长,需要全面的营养加充足的活动 。孩子从会爬时起,活动的范围一点点扩大,当他学会走路后,就会不停地跑来跑去,蹦跳登高、翻跟头,拉拉这儿,碰碰那儿 。他的这些活动有利于躯干和四肢的发育,使胳膊和双腿的骨骼与肌肉快速生长,具备灵活的控制力和协调力 。
所以,限制幼儿的活动、不给其活动的空间会影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
其实,不管是文静的孩子还是调皮的孩子,都需要运动,因为多做运动不仅为孩子的健康增加砝码,还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帮助 。
东子给80后家长的建议——
1. 幼儿运动智力的发展从爬行开始 。
一个叫“小小”的孩子,胖乎乎的,快9个月大了,经常被妈妈抱出来玩 。看着别的孩子在草地上爬得很欢,她妈妈挺羡慕的,因为小小不太会爬 。有好心的妈妈提醒她,要尽快给小小补上这一课,因为会不会爬,有没有学爬的经历对孩子日后动作的发展影响很大 。
身体运动需要四肢协调,而爬就是四肢并用的开始 。如果你观察过孩子学爬的过程,就会发现,他最初的动作是先退后,学会身体后移,然后再手脚配合着向前爬,这是在试探着前进 。另外,活动空间的扩大让孩子初步体验到无所不能的感觉,能大大地刺激其学爬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爬对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警觉性、感受性及主动性的发展都有帮助,故爬的动作绝非可有可无,婴儿学爬的阶段是不可省略的 。
还有研究认为,婴儿期的动作感觉发展水平与少年期动作的协调性关系密切 。
2. 要科学地训练幼儿学走路 。
10个月时,婴儿的手脚大多已能够很好协调,能扶着家具自己站起来,下一步就是扶着家具向一边拖着脚走,最后在没有人扶的情况下,自己开始摇摇摆摆地迈出最初的几步,但不是很稳,通常需要伸出双手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常跌倒,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鼓励他“再来一次”,并对每一次的独走成功立即给予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