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突发意外的急救措施


暑假里突发意外的急救措施

文章插图
【暑假里突发意外的急救措施】9岁女孩婷婷不小心打翻热水瓶,烫伤左胳膊,家人立即抓把煤灰洒在烫伤处,两天后,疼痛难忍的她被家人带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因为之前的不当自救,创面受到严重污染,很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 。
小光为庆祝18岁生日,邀请同学去郊外爬山,途中不慎从山顶跌下,下肢当时出现麻木,但他执意跟同学一起坐车赶回郑州,到医院时,小光的下肢已完全失去知觉,虽经全力抢救,但至今仍无法自由活动,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也没有得到彻底治愈,而这一切都缘于在送他去医院时,同学搬运方法不当所致 。
13岁男孩龙龙游泳时不幸溺水,经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由于停止呼吸时间太长,脑部受到伤害,很可能成为植物人 。
……
近日,采访人员从多家医院急诊科了解到:青少年受伤事故在暑假明显增多,主要包括烧烫伤、溺水、车祸、食物中毒等 。专家指出,跟其他假期相比,暑假持续时间长,孩子外出机会增多,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而在接诊过程中,不少120急救医生发现很少有家长在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前对孩子施行正确的急救措施,有的甚至因为处理不当导致二次伤害 。
烧烫伤后勿用“土方子”
支持专家: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牛希华
从医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触是不少患者烧伤后被一些所谓的“土方子”贻害不浅 。
不少患者来医院前把烫伤处涂上各种东西,有牙膏、酱油、煤、碱面……很多人觉得涂完就万事大吉了,往往等到感染时才到医院就医,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烫伤后,受损皮肤直接裸露在外,若患者自行涂抹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方面会掩盖创面,影响医生对实际伤情的正确判断,另一方面还会进一步污染创面,加重感染 。
也有一些患者,烧伤后干脆任何措施都不采取,直接赶到医院让医生处理,这也是不提倡的 。因为烧伤时,皮肤表面温度会迅速被传至皮下,皮下温度散失慢,且具有热量累加效应,如不及时处理会使烧伤加深 。
烧伤后正确的做法是:在事故现场立即寻找水源,将烧伤创面浸入10~20℃的清水中,或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患者也可选择用毛巾包上冰块覆盖创面,一方面可以避免烧伤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可以使真皮表面的神经末梢暂时失去知觉,从而减轻疼痛 。但冲洗或冷敷最好都持续半个小时左右,然后等待120救援,或者随后立即自行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请医生诊疗 。
溺水后先进行心肺复苏再打120
支持专家:
郑大五附院急诊科主任陈炅
去年夏天,我接到电话说有三个小孩溺水了需要急救,等我们赶到现场才发现,在这期间周围人没对他们采取任何急救措施,因为耽搁时间太久,几个孩子最终没抢救过来 。这让我很痛心 。
《2005心肺复苏指南》明确指出:对于溺水者,应先提供心肺复苏,再快打电话,因为如果在患者的心脏、呼吸停止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为100% 。
遇到有人溺水,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掰开口腔,清理其口腔和鼻腔的异物和分泌物,使呼吸保持通畅;然后将他置于抢救者屈膝的腿上,头部朝下,使劲按压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对于一些呼吸出现停止的溺水者,务必迅速将溺水者的衣扣及裤带松开,一边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一边做胸外心脏按压,即深吸一口气,捏紧患者鼻子嘴对嘴吹气,同时,双手交叠放在双乳头连线的中间部位按压,按压深度约4~5厘米,以100次/分的频率按压,人工呼吸两次,胸外按压30次,交替进行,直到救护人员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