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关于孩子的教育一直就有说不完的话题 , 其中孩子哭闹乃是教育里的头等难题 , 麻烦起来可致家长们辗转难免 , 尤其是孩子无理取闹地哇哇大哭时一切理智仿佛都不见了踪迹 , 实际上关于“哭”很多家长的认知都是错误的 , “哭”是人类自我疗伤的康复过程 , 也是日积月累的性格体现 。
文章图片
那些往往看起来乖巧、不闹腾的孩子 , 都是长时间情绪得不到宣泄和缓解 , 在日积月累之下孩子要么会承受不了的一瞬间负面爆发 , 要么因为自我疗愈的过程总是不断激发 , 致使孩子性格古怪、封闭式性格 , 实际上不管是孩子乖巧还是闹腾 , 教育应该要传承“三分饥寒七分温饱” , 这是因为人类往往懒起来就不愿意思考 , 吃得太饱也不愿意起身多活动 。
说起教育里的“三分饥寒七分温饱” , 不得不先分享一个有关故事了: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24岁公司职员 , 大家都称呼她-静静 , 让人不解的是“这个姑娘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不敢直视对方眼睛” , 很多人都说静静太清高、不识抬举 , 实际上了解静静的童年经历后仿佛明白了什么 。
文章图片
静静是生活在“压苗止长”环境下的小孩 , 家里面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直都不可理喻 , 小的时候由于家境不错的原因、静静一直想去学散打 , 她认为散打非常威风还可以保护身边想保护的人 , 但奶奶和妈妈都说“你一个女孩家家的学这个干什么 , 当心长大后嫁不出去” 。
【教育也需三分饥寒、七分温饱,有种“压苗止长”只会让孩子驴拉磨】后来 , 想学跳舞吧 , 奶奶和爷爷他们又找出了很多跳舞受伤的新闻 , 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眼里 , 把学习搞好才是最重要的 , 什么散打、什么跳舞都是没用的不务正业 , 于是在小静的童年里除了学习就没有什么明显的目标和变化了 。
文章图片
那种被学习包围的枯燥时而让静静叛逆 , 但最终都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去妥协成为了“压苗止长”里的一份子 。 小的时候想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怕被“带坏了”、被欺负了 , 于是静静的童年就是走哪、哪儿就有家人跟着 , 那种被贴近跟着保护的感觉好像是很幸福 。
实际上却是一种束缚和不信任 , 尤其是走哪都跟着 , 有时候还偷偷地窥探秘密的感觉让静静很崩溃 , 在这种不信任的“压苗止长”里渐渐地让静静学会原地打转 , 课堂上听讲有时候都恍惚听到了家人的叽叽喳喳 , 心不在焉的学习态度也让静静的学习受到了很严重的下滑影响 。
讲完静静的故事不知不觉就想到了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故事:
表姐芳芳曾经养了很多小孔雀鱼 , 为了让鱼缸显得活跃美观一些 , 在众多小鱼里还放了一条大金鱼 , 没过几天发现很多小孔雀都被大金鱼吃掉了 , 在大鱼吃完小鱼的空间效应里表姐有种惩罚那条金鱼的气躁心 , 于是把金鱼转移到小玻璃瓶里活动 , 一开始几天金鱼还是满身活力地四处冲撞 , 后来次数一多了金鱼就没有多少兴致、有的时候甚至在水里懒得游动 。
文章图片
再到后来 , 金鱼和其它小鱼待在一个鱼缸的时候已没有了当初的锐气 , 哪怕是小鱼和金鱼面对面都是擦肩而过 , 当初表姐跟我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还觉得对金鱼惩处的好 , 但直到金鱼被活活饿死之后才知道原来惩处可以知错、但有的时候恰恰是最致命的伤害 。
- 管教式教育和放任式教育,选哪种合适?别纠结了,试试二者结合
- 看了比尔盖茨的女儿才发现:真正的豪门教育,其实很“廉价”
- 妈妈带娃坐高铁被怼:生孩子算什么本事,教育好才是
- 因为“性教育”火上热搜的《大耳朵图图》,揣着明白装胡图?
- 女孩遭遇伤害后带来的育儿反思:做好性别教育刻不容缓,别让悲剧重演
- 孩子就是不听话?错,父母错误的教育才是孩子“不听话”的根源
- 全职妈妈反思:不上班,生孩子、带孩子,会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吗?
- 掌握这个教育金字塔模型,父母会发现,原来成功的教育有固定模式
- 读过上百本教育著作之后,我现在只想做个“过得去的妈妈”
- 教育孩子学会“两放手”,做智慧妈妈,让孩子长大后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