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指望孩子“自觉”,家长却只会玩命催

教育最大的悲哀 , 就是指望孩子“自觉” , 家长却只会玩命催
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自觉做该做的事情 , 明明都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了 , 但是孩子还是一直秉持拖延的习惯 。
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指望孩子“自觉”,家长却只会玩命催
文章图片
好朋友家的孩子就有这样的问题 , 六岁的孩子接受自主性培养三年了 , 但是没想到孩子现在做事还是需要催促 。
据研究表明说习惯的养成最短只需要21天 , 但是好朋友家的孩子却一直都没办法形成习惯 。
好朋友向我们说出了关于孩子睡觉前必须要做的事情 , 只有喝奶、听故事比谁都积极 , 剩下的刷牙和睡觉就一直想逃避 。
不断地催促孩子让好朋友感觉到很疲惫 。
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指望孩子“自觉”,家长却只会玩命催
文章图片
另一个朋友也开始倒苦水了 , 也表示自己的孩子比他大六岁 , 都还是一样的做法 , 她都已经看开了 。
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指望孩子“自觉”,家长却只会玩命催】我好像突然间看到了十年后孩子们的样子 , 我已经开始感觉到疲惫了 。
我以为大家都是在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很轻松 , 没想到长大后又会出现别的事情 。
不过对于孩子会不会自觉这件事确实应该看开点 , 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家长应该放任孩子自由成长 。
01
小孩并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叫自觉
孩子都是按照成长规律来长大的 , 所以什么阶段的孩子应该做什么事都是有依据的 。
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指望孩子“自觉”,家长却只会玩命催
文章图片
这就是为什么七岁就会开始上小学 , 十八岁就会开始上大学 , 这就是根据这样的规律制定出来的 。
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特点 , 脑部发育尚未成熟导致孩子相比大人来说掌握一些东西 。
所以很多事情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 。
因此有些事情等孩子年纪稍大时可能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
就拿孩子必学的加减法来说 , 让五岁和七岁的小孩同时学 , 掌握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 。
由于学龄前的孩子左脑并不算发达 , 所以这时候的孩子并不清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 更加不具备自觉的能力 。
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指望孩子“自觉”,家长却只会玩命催
文章图片
不要逼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 , 不如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培养孩子 。
当然这种事情并没有绝对性 , 并还不是说过了六岁孩子就会成长神速 , 能力当然不是一夜练就的 。
每个孩子只是说大致成长情况是相似的 , 但是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 有的早有的晚 。
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现象 , 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
家长并不能希望孩子自己能自觉 , 而是应该对孩子多加干预 , 自律的背后都离不开持续 。
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指望孩子“自觉”,家长却只会玩命催
文章图片
《家有儿女》中有一个场景就十分适合说明这种情况 。
刘星向妈妈抱怨为什么不让他坚持特长 , 妈妈却说是你自己放弃的 , 不怪我 。
刘星回答说为什么不逼我 , 那时候我并不懂事呀 。
这个场景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 这种以为孩子以后会自觉地想法真的应该摒弃 。
02
让孩子对其不抵触才有可能自觉
为什么孩子往往只对那几样事情没有自觉性呢?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明明比谁都自觉 , 因为那几样不自觉的事情就是让他们不开心的事情 。
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指望孩子“自觉”,家长却只会玩命催
文章图片
谁都不愿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 , 情绪的排斥导致大脑更加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