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卖情怀边涨价,国货成了收割消费者的好镰刀?

回力飞跃 , 从巅峰到全面塌房
年轻一代的球鞋爱好者聚在一起聊耐克 , 总会想起乔丹穿着耐克的Aj1在1985年的全明星表演赛上的高光表现 , 砍下30分扣碎了篮板;老一辈聊起鞋来 , 也永远记得1979年 , 中国男篮中锋穆铁柱穿着大孚橡胶生产的“回力565” , 代表八一队战胜了美国队 。

边卖情怀边涨价,国货成了收割消费者的好镰刀?

文章插图
中国男篮的高光时刻带火了回力
 
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这一年 , 这份振奋超出了输赢本身 。
 
再往前追溯 , 1958年 , 当时还在主营轮胎和军用帆布“解放鞋”的上海大孚橡胶总厂(大孚橡胶有限公司)还设计了另一款民用鞋 , 取名“飞跃” 。飞跃这个代号 , 象征的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想快速实现工业化、赶超英美的期许 。
 
可以说 , 回力和飞跃这两个牌子背后 , 蕴藏着同一份期盼民族崛起的心愿 。
 
更重要的是 , 飞跃鞋的口号 , 不仅仅只是打个情怀牌的嘴炮——中国第一部票房破亿的电影是80年代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 , 票价只要一毛钱 , 据推测 , 观影人次至少10亿 。这部电影除了让年轻小伙子们多了个离家出走的新地标之外 , 还带火了少林寺的练功指定用鞋——飞跃 。
边卖情怀边涨价,国货成了收割消费者的好镰刀?

文章插图
少林寺指定用鞋——飞跃
 
飞跃鞋在当时的风靡达到什么程度?在那个时代 , 只要你敢穿着飞跃鞋出门 , 就要做好光着脚回家的准备——因为你会成为小流氓打劫的首要目标 。
 
上世纪80年代 , 是飞跃回力们的高光时期 。飞跃胶鞋年产1371万双 , 年出口量550万双 , 超过3分之1走出了国门 。各地商家都得开着卡车、拿着现金、在门口排着队 , 才能抢到货 。
边卖情怀边涨价,国货成了收割消费者的好镰刀?

文章插图
上世纪80年代的飞跃销量
【边卖情怀边涨价,国货成了收割消费者的好镰刀?】 
而回力被中国女排带了货以后 , 也身价飞涨 。在平均工资只有30多元的时候 , 回力鞋就已经卖到6-10元一双了 , 一年就可以卖出8亿元 。令人心情复杂的是 , 在足足30年之后 , 回力公司自营的销售额才又回到这个数 。
边卖情怀边涨价,国货成了收割消费者的好镰刀?

文章插图
同时期的回力定价
 
登上顶峰之后 , 这两个品牌的快速下滑期就来了 。把它们挑落马下的对手来自四面八方 , 但都有个共同点——它们都带着社交牛X症来的 。
 
1978年改革开放 , 外资涌入中国 。6年后 , 耐克创始人 , 自称“鞋狗”的奈特一边默念着“10亿人 , 20亿只脚” , 一边在福建泉州建成第一个耐克鞋厂 。他还签下了体育巨星迈克尔·乔丹、高尔夫球天王巨星老虎·伍兹、C罗等一长串明星 , 让耐克成为了年轻人眼中延续至今的鞋界新贵 。
边卖情怀边涨价,国货成了收割消费者的好镰刀?

文章插图
耐克杀入中国市场
 
更重磅的炸弹 , 是1987年的耐克Air-Max气垫鞋系列的问世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 , 耐克极其前卫的缓震技术 , 在中国年轻人之间口口相传 , 踩惯了回力飞跃的标准7棱鞋底 , 大家都想知道踩空气是什么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