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视角解读华为“AITO”野心:图什么?( 二 )


  华为,格局打开?
  在问界M5研发过程中,赛力斯与华为共享研发、采购、生产的数据,因为更多介入,也有了要求 。
  此前有内部人士透露,赛力斯产品无法完成在105摄氏度环境下2500个小时的耐久测试,于是在华为的标准下选择停工技改 。
  无论造车与否,深度介入研发对于很多Tire 1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事 。
  余承东也表示,在提供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同时,AITO等车型的打造,也有利于帮助华为车部件形成规模销售,证明车BU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体验优势,可以助力车企造好车,开启智慧出行新时代 。
  在汽车领域,华为同样采取产品先行的理念,业务覆盖智能驾驶、座舱、网联、电动与车云五大板块 。华为已经完成了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算法应用与云服务全链条布局 。
  目前,在造车边缘徘徊的华为,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模式 。
  其一,是扮演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即传统Tire 2,向车企供应自动驾驶软硬部件 。
  其二,是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变身Tire 1,AITO、赛力斯SF5与北汽极狐阿尔法均是如此 。
  虽然不造整车,但在智能驾驶端,华为既拥有传感器,又拥有算法平台 。高算力的昇腾系列AI芯片,5G网络设备全产业链制造能力,智能汽车终端硬件 。成本在500美元以下的96线激光雷达,已前装至多台2022年即将量产的车型上 。
  问界M5的感知系统,搭载1个CMS摄像头,1个DMS摄像头,1个DVR摄像头,1个视觉感知摄像头,4个APA摄像头,12个长距离超声波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 。令该车型支持360°全景泊车,可以识别一百多种停车泊车场景,可以识别线位,能够实现L2+级别驾驶辅助 。
  在算法环节,华为拥有MDC计算平台,该计算平台包括算力由低到高的一系列产品 。而在华为汽车战略架构的生态蓝图中,鸿蒙OS在汽车这类终端产品正在加速布局 。
  在11月被披露的一份华为内部文件中显示,过去面向B端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与消费者业务正式合并 。此外,该文件再次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 ICT 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并放出狠话称,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另外寻找岗位 。
  根据天风证券研究,2020年华为共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投入超5亿美元用于研发,2021年预计投入超过10亿 。
  至于华为为什么会在造车上如此努力,与其自身的发展也有关系 。
  鸿蒙,就是灵魂?
  在发布会上,余承东也用了两倍于车型参数的时长,讲解 HarmonyOS 智能座舱 。
  他表示,智能座舱是华为全球UX部门共同设计,“可以超越国内外所有的同行” 。而华为确实比车企精于智能体验 。因此,在问界M5上,智能和互联才是重头戏 。
  车机是“对标最先进智能设备去做”的设备 。
  一块简洁的2k HRD 中控大屏,被设计为16.7英寸大小 。支持车机窗口分屏,自定义应用卡片,3D动效配合实时渲染,能够支持隔空手势调节,也是华为手机中很受欢迎的一大功能 。
  手机语音助理“小艺”被塞进了车机,能够支持60秒不间断对话 。在现场“车上畅联”功能的演示TVC中,配合新手机,使用场景,视角切换,还展示了在华为最新折叠屏 P50 Pocket 上双指节敲击截图的功能,很难说清问界M5和数码产品到底是谁给谁带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