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汽车”趋势正在渐进式发展成必然

  如果说前几年谈“软件定义汽车(SDV)”还为时尚早 , 那么如今这已成为汽车行业绕不开的话题 , 不仅如此 , 随着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域控制器更多量产上车、整车OTA能力不断提升 , “软件定义汽车”已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 。
  正如东软睿驰总经理曹斌在谈论相关话题时所说 , “软件定义汽车”趋势正在渐进式发展成为必然 , “就像水下的冰山 , 之前是浮出一个山尖 , 现在整个形态已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
  从2021年来看 , OTA已经成为大部分新车的标配 。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 , 今年1-10月国内新车标配搭载OTA上险量为588.31万辆 , 同比增长77.03% 。与此同时 , 软件付费模式也逐步深入 。不只是特斯拉 , 国内诸多车企或开启或继续推进通过软件获得收益的模式 。例如蔚来推出的NOP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用户可以通过付费的模式进行选装 , 小鹏汽车推出的NGP智能驾驶辅助虽不向用户进行直接收费 , 但其需要XPILOT 3.0系统进行底层支持 , 部分版本车型中 , 该系统的软件及升级服务需消费者另行购买 。
  可以说 , 汽车行业已然形成共识:汽车开始从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终端 , 逐步转变为一个智能化、易拓展、且可持续迭代升级的移动电子终端 , 未来软件及汽车电子有望超过传统硬件成为整车价值的核心 。
  据德勤预测 , 2030年软件成本占整车的BOM(Bill Of Material , 物料清单)比重将从目前不到10%增长至50%的水平 。具体到企业层面 , 安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 , 2025年特斯拉FSD的收入将近70亿美元 , 占特斯拉汽车业务营收的接近9% , 贡献25%的汽车业务毛利 。
  软件的强劲势头之下 , 主机厂们或主动或被动都在加快相关布局 , 而作为这一产业链上的重要参与者 , 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们也在继续“死磕”相关产品与服务 , 聚势赋能主机厂 。以东软睿驰为例 , 2021年 , 其不仅在汽车基础软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 还推出了可快速部署的标准化域控制器产品 , 在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等方面亦有多项进展 。
  软件复用、快速创新等诉求下 , 基础软件成刚需
  随着智能汽车的硬件逐渐标准化 , 软件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 车内软件的规模 , 复杂性 , 对可靠性的要求都是前所未有的 。如何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 , 不断提升开发效率 , 不断迭代升级 , 是整个行业面对的挑战 。车企对于软件复用、迭代演化、快速创新等方面的诉求愈发强烈 , 基础软件因此成为刚需 。
  公开资料显示 , 汽车基础软件是用于实现汽车系统软硬件解耦 , 与用户应用功能无关但提供汽车系统服务的一系列支撑软件集合 , 是一个开发汽车控制及应用功能的完整嵌入式软件平台 , 能为整车软件开发提供上层应用开发平台和开发环境 。简而言之 , 基础软件直接影响上层应用的开发和运行效率、稳定性以及质量 , 而应用运行速率、稳定性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
  在曹斌看来 , 在向SDV发展过程中 , 整个行业对于基础软件的认识、应用与定位越来越清晰 , 在AUTOSAR的Classic平台也好 , Adaptive平台也好 , 如何在以太网环境下使域控制器、传统控制器接入SOA框架中 , 基础软件已经变成刚需或必选项 。“AUTOSAR过去在中国的渗透率是很低的 , 但随着这一年多的进步 , 非常多的主机厂带动着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开始导入基础软件的应用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