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大数据,我相信哑巴教育的孩子会更优秀( 二 )


如果有大数据,我相信哑巴教育的孩子会更优秀
文章图片
那我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产生的心理暗示是负面的呢?
因为在否定式理念下 , 父母先天的就觉得孩子是有问题的 , 有缺点的 , 不然这个教育理念就无法实施 。 如果孩子没有问题 , 你还怎么发现孩子的缺点 , 怎么要求孩子改正?
因此在这个教育理念下 , 在孩子一出生 , 父母就已经给孩子贴上了这样的标签:有问题 , 需要我来帮他纠正 。
于是 , 父母就会仔细观察孩子 , 努力发现孩子的缺点 。 这就会导致:不是缺点的也会变成缺点;本来小缺点也会变成大缺点 。
就拿孩子写作业来说 。
孩子刚开始写作业时 , 他们是没有磨叽、认真等观念的 。 但是父母却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 , 认为孩子存在磨叽问题 , 于是批评孩子磨叽 , 要求孩子改正你这个问题 。 而且父母一旦认为孩子有磨叽问题 , 就会不由自主的更加关注孩子的磨叽问题 , 想要纠正孩子 。
于是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父母越关注 , 就越容易发现孩子的磨叽问题;越纠正孩子的磨叽问题 , 就越觉得孩子不配合 , 屡教不改 。
但问题是这个磨叽问题很可能跟孩子本身的生理因素有关 , 因为毕竟肌肉神经发育不成熟 , 做事就肯定比成年人慢 , 所以孩子可能无论怎么努力无法都达不到父母要求的目标 。 于是父母就会继续批评否定孩子 , 甚至是生气发火 , 认为孩子是故意的 。 而孩子呢 , 他可能也很努力 , 但是受制于自己的先天条件 , 肯定是难以达到父母的期望 。 最终 , 孩子在百般努力后 , 不得不承认 , 自己好像真的像父母说的 , 能力不行 。 于是最终孩子内化了父母的评价 , 认为自己真是一个写作业磨叽的人 。 孩子一旦产生这种自我认知 , 父母就不要指望孩子再努力改变了 。
最终 , 遵循“否定式教育” , 在父母的不懈努力下 , 孩子真的变磨叽了 。
这是不是父母用心理暗示的力量亲手毁掉了孩子?是不是父母说的越多 , 对孩子伤害越大?是不是还真不如做一个哑巴?
如果有大数据,我相信哑巴教育的孩子会更优秀
文章图片
因此 ,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 , 就一定要放弃这种带有强烈负面暗示的“否定式教育” , 而是采用我现在一直在推广宣传的、与否定式教育截然相反的“肯定式教养”理念 。
为什么“肯定式教养理念”有效
与否定式教育不同 , 肯定式教养是关注孩子的优点 , 然后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表扬 , 放大孩子的优点 , 从而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
肯定式教养是如何产生正面暗示的呢?
很简单 , 因为肯定式教养与否定式教育完全相反 , 关注的是孩子的优点 , 所以父母会更多的发现孩子的优点 。 当父母更多的看到孩子优点时 , 就像罗森塔尔实验中的老师一样 , 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孩子是优秀的 , 对孩子产生更高的期望 , 对孩子就会有更好的行为支持 , 更有耐心 。 而孩子在父母的高期望和支持下 , 自然也会做得更好 , 表现出更多的优点 。 父母跟孩子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
如果有大数据,我相信哑巴教育的孩子会更优秀
文章图片
同样以孩子写作业为例 。
尽管孩子写作业时一开始可能比较慢 , 算是磨叽 , 但是孩子并没有这个磨叽观念 。 我们不仅不批评孩子 , 反而表扬孩子写的比较快比较好 , 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写的快 , 对自己会更加有信心 , 下一次写的会更加积极认真 , 就真的会写的更加快了 。 于是在我们不断肯定表扬下 , 孩子内化了自己写作业的积极 , 认为自己善于写作业 , 最终原本算是磨叽的孩子也变得积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