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罪受”的音乐节,如何就成了年轻人的必玩项?( 二 )


不再赔本赚吆喝的音乐节成了香饽饽疫情趋缓之后,各个主题的音乐节层出不穷,并且与商业体、景区连接成了紧密合作方式,为后者引入大众流量 。

如今的热门活动选项,就在一两年前还是一个难以盈利的项目 。有报道曾提及,音乐节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仅占据20%,剩下的大部分都出于亏损状态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毛利润低、单场可容纳人数有限、管理难度大及收入来源仅靠票务这四方面 。
有公开数据显示,万人场次是个分界线,万人以下的音乐节,单日成本在200万元左右,万人以上的音乐节,单日成本则在500万元左右 。
“以往音乐节多是小型乐队和独立音乐人参加,在艺人演出费用这一方面相较现在能够节省不少 。”曾经多次参与线下音乐节的一位乐迷告诉锌刻度,近年来音乐节上的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不少主流歌手 。
应对这一变化,音乐节的门票明显水涨船高,从曾经单日门票100多元到如今单日VIP票冲上1000元门槛,演出形式没变、管理水平变化不大的音乐节,将增加的艺人演出费用分摊到了每一位乐迷头上 。
就目前音乐节的火爆程度以及不断攀升的票价而言,再说这门生意赔钱赚吆喝,恐怕有些牵强 。
“花钱买罪受”的音乐节,如何就成了年轻人的必玩项?

文章插图
音乐节与文旅项目融合
据大麦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间,全国共有56场音乐节演出,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37%,票房收入增加了252%,观影人次增加173% 。企查查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现存“音乐节”相关企业8693家,2021年前9月,我国共新增音乐节相关企业178家 。
扎堆办音乐节的企业们,不仅看到了这门生意的流量,也看到了其背后的长久经济价值 。具体来说,步入后疫情时代,政府文旅部门为了促进产业恢复,在近两年中积极拥抱音乐节,以打开城市知名度,增加关注度 。
此前“山东领导宣传音乐节有多拼”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如今看来,山东嫣然已成为了新晋音乐节大省 。除了城市知名度之外,音乐节对旅游业的反响刺激不可谓不重要,从抢到门票开始,后续的机票、酒店、餐饮、娱乐一系列增收都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杠杆 。
内容趋同、管理欠佳,拿什么和演唱会拼?伴随“恋爱工作都烦恼,love哪有live好”的观点在年轻群体中如病毒般扩散开来,音乐节已经不再是小众活动 。“音乐节+”开始成为了一种新兴经济体,联动了企业与政府,一同挖掘这背后的潜力 。
只是人潮与资本来得太过汹涌,但承办方的管理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 。并且随着音乐节吸引的目光越来越多,掩盖在光芒之下的诸多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 。
首先,乐迷感受最明显的一点当属同质化严重 。面对触手可及的利益,音乐节开始呈连锁化发展,举办时间间隔缩短,并且越来越多音乐节IP横空出世 。各大主办方都瞄准了同一时间段、同一批扛得起票房的音乐人 。
今年五一期间,五条人、痛仰、九连真人、马思唯、新裤子等音乐人、乐队通告爆棚,辗转多个城市参演音乐节 。小型主办方可能因为邀请不到具有号召力的音乐人,而半路夭折,有业内人士曾公开提及,某些音乐节即使早早计划却也可能因为票房不理想而取消,这也叫“自行回避正面较量” 。
但邀请到音乐人的大型主办人却又因为阵容无新鲜感、内容同质化严重而逐渐失去吸引力 。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音乐节主办方在管理水平上的明显不足 。10月1日,潮拜72小时官方微博发文称“活动现场有黄牛混入,盗取工作证、工作票、挖洞拆墙、剪断防暴铁马,现已作报警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