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汽车云,字节如何做TO B?( 三 )


三、百亿汽车的「云上市场」在汽车云的对外解决方案中,字节有一点尤为值得注意,即在“2023 - 2025年,字节的目标是整体营收追赶腾讯” 。
在2018年11月1日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公布了智慧出行解决方案,而字节在今年才正式踏足汽车云业务,在产业互联网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字节显然发力太晚 。
具体来看,腾讯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TIM将覆盖自主出行、共享出行、公共出行三大场景,内部建设为四横两纵一中台的业务矩阵 。
四横指的是智慧出行的四个业务矩阵,包括腾讯车联、腾讯自动驾驶、腾讯位置服务,腾讯乘车码,这是腾讯助力出行产业升级的基础平台;两纵是指腾讯海量内容平台和安全保障系统 。
而腾讯AI和腾讯云作为中台,为业务矩阵提供底层保障,帮助车企建立自己的车联网云平台和超级大脑,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 。
再来看字节的汽车云架构,其可以分为车联网云,自动驾驶云,商务策略“带云”,与腾讯的四横两纵一中台的业务模式颇为相似 。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4月底公开表示,腾讯不造车,不会做硬件的部分,但是会去做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助手,可以通过软件、服务和To C的能力来给予行业支持 。
这种策略恰源自当下的大环境 。从今年的上海车展中也显而易见,自主品牌、新势力们抓住了电动化转型的机遇,早早开启智能化发展,在品牌力、市占率方面双双得到回报,甚至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在华的发展路径转型 。要与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保持紧密连接、特别是与年轻消费群体连接,背后所需要的是精准的用户洞察和理解,以及时时刻刻、无处不在数字化服务能力 。
从当下来看,目前还没有主导型的车联网平台,但能够预测的是,随着5G和云平台的发展,主导型车联网平台将在未来5-10年出现 。一些小型的技术服务商开始介入到车联网服务领域 。
甚至在未来无人驾驶逐渐普及之后,在特定区域的交通将由完全自动化的方式来实现,普通人根本不用开车 。如果各种交通工具接驳实现智能化,用户可以很快通过各种便利的交通工具达到所需要的场所 。
汽车企业和出行服务平台显然意识到这点 。从目前的参与对象来看,除了一些新进入该领域的互联网公司立志打造出行服务平台,例如百度的阿波罗计划、Google的Waymo等,传统的汽车企业也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诸如宝马公司DriveNow、戴姆勒的Car2Go、丰田投资Uber和Grab等共享汽车平台等 。
回归字节汽车云,从更大的视角看,字节进军汽车云更等同于在瓜分这个大蛋糕 。
但对字节而言,汽车云是当下垂直赛道的推出的第一朵云,这朵云在接下来的时间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以及是否可以在腾讯、阿里、华为等互联网厂商的出行行业布局中切好自己的一份蛋糕,这些都未尝可知 。
【进军汽车云,字节如何做TO B?】不过,在汽车云的信号背后,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在产业互联网赛道,字节正在努力让自己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