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很多家长关于孩子没有规则意识的咨询 , 我才发现 , 原来有很多人都认为随着孩子年龄长大 , 到三四岁的时候 , 你只要告诉他该如何做 , 他就会乖乖的听你的话 , 就会讲规则懂道理 。
比如这位妈妈的烦恼 , 她是这样描述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动画片 , 说好只看十分钟 , 但是时间到了以后依然不关电视 , 继续看 , 催了她四五遍她都不搭理 , 强行关掉电视后 , 孩子就开始撒泼打滚 , 打也打了 , 骂也骂了 , 还是没用 , 为什么孩子就不懂规则 , 不讲道理呢?
妈妈非常苦恼 , 同时也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看电视超时 , 家长催促 , 孩子不听 , 家长动用暴力短暂解决问题 , 孩子下次依旧看电视超时 。
看起来似乎无解的问题 , 其实暴露了一个育儿真相: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是打出来的 , 更不是骂出来的 。
文章图片
什么是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 , 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
老话说“无规则不成方圆” , 不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以后进入社会 , 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则 , 规则意识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 , 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 , 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 , 最终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
一个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 , 通常会成为我们口中所说的“熊孩子” , 比如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 , 一个小男孩踢坏了电影院的贵重荧幕 , 这就是典型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 当然 , 家长是要这种错误行为买单的 。
可以说 , 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 遵守规则不越线 , 但是 ,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孩子的规则意识是努力培养出来的 , 而非自然形成的 。
文章图片
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和其年龄的增长并不成正比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都是大孩子了 , 怎么还这么不懂事啊?” ,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孩子只要长大了 , 就应该懂事明理 , 该干的事 , 该遵守的规则 , 都应该清楚明白了 。
如果真是这样 , 就不会有“熊孩子”这个词了 。
所以啊 , 要想孩子遵守规则 , 就不能“放养” , 而是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摸清孩子的规则意识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 。
这条规律就是:规则意识的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一个过程
这条简单的描述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
1、先有他律
他律是指家长或者其他人先给孩子展示、示范规则 , 提出要求 。 让孩子知道这件事的规则是什么 , 具体该怎么做 。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要学生做的事 , 教职员躬亲共做 , 要学生学的知识 , 教职员躬亲共学 , 要学生遵守的规则 , 教职员躬亲共守 。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更应如此 , 这里重点要强调的是家长的示范榜样 , 而非单纯的口头命令 , 家长首先要作为这个规则坚定不移的执行者 。
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
初期的教育模式 , 通常都是孩子模仿父母 , 所以如果父母遵守规则 , 孩子必然也会慢慢遵守规则 。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要催不要骂,先把这5个环节做到位】7岁之前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主要处在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 这两个阶段的思维特点是孩子需要通过具体的动作、具象的事物来完成认知过程 , 所以 , 如果我们仅仅是口头表述规则 , 孩子虽然听到了 , 但是不能理解 , 不能理解就没有办法转化为行动 。
- 送给孩子的旧衣服可以收,但是这3样,关系再好也别收
- 入园第一天不哭的孩子,多半是来自这3种家庭,看看有你家吗
- 哈佛研究发现:智商高的孩子有3个特征,6岁前就有迹可循
- “伪早教”蒙蔽了多少孩子,家长要擦亮眼睛
- 孩子是如何被“逼”叛逆的?没有什么叛逆期,原因只有这一个
- “刀子嘴”哪有什么“豆腐心”,伤害孩子还请嘴下留情
- 五一过后,中小学生将迎来一个“新假期”,孩子开心家长却愁坏了
- 孩子一哭我就烦,是我太冷血了吗?看完科学家的解释,心疼妈妈
- 孩子的性格有“颜色密码”,常见3种性格颜色,你娃占了哪一种?
- 孩子和家里的娃娃越来越像,有什么神奇之处?家长不必吓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