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的孩子“最可怕”?
据一个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 , 有50%以上的家长选择了“可怕的2岁” , 有20%的家长则选择了“恐怖的3岁” 。
两三岁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 会让这么多家长觉得可怕呢?
文章图片
因为 , 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的萌发 , 会开始叛逆了 。 这让许多习惯了孩子言听计从的父母来说 , 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你好声好气地跟孩子说话 , 他会强硬地回你“不”;
当你好话说尽都没用 , 终于忍不住“河东狮吼”之后 , 又会为自己的暴跳如雷吓到孩子 , 而觉得愧疚……
这就像往墙上钉一颗钉子 , 事后无论你如何轻柔地把它拔出来 , 都改变不了会留下一个伤害的痕迹的事实 。
那么 , 到底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 又如何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
看完《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 , 让我有了许多新的收获 。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和善而坚定 , 但至于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 , 很多父母还是完全没有头绪 。
而这本书 , 总结出了10个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 , 并且通过分析各年龄段孩子不同的成长特点 , 提供了不同的沟通技巧方式 , 是一本拿起就能用的亲子育儿指南 。
01、脱离实践的理论 , 只是空想
总有人调侃 , 想要教育一个熊孩子 , 打一顿就好了 , 一顿不行就两顿 。
打骂真的管用吗?
短期内似乎管用 , 但从长远来看 , 弊远远大于利 。
事实上 , 想要和孩子好好沟通 , 方法有很多 , 就看父母能不能克制住自己的坏脾气 , 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 , 还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
书中总结了10个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 , 其中有:
积极暂停:遇到矛盾和争吵的时候 , 先暂停;
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 也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
选择的力量:一次只给2个选择 , 既尊重孩子 , 又让他们体验到了选择的愉悦;
奖励和表扬:要将外部奖赏 , 转化为孩子的内部动机;
言行一致:制止孩子的时候 , 要做到口头和行为一致……
还有:ACT三步法;用新的经历替代不好的回忆;建立信任 , 以及按时召开家庭会议等 。
文章图片
乍一看 , 这些理论很多父母都知道 , 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 , 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 那是因为 ,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特点不同 。
书中提到 , 4岁以下的孩子很难共情 , 因为孩子要到4岁才能逐渐了解自己和别人所感知、感想 , 以及所做的是不同的 。 并且给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法 。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其他的每一个沟通方式 , 都对应了不同的情景 , 让父母能够“对号入座” , 轻松应对 。
02、从年龄段入手 , 分析沟通技巧
对于3-5岁的孩子来说 , 他们已经意识到世界不是围着自己转了 。 虽然和父母会有“权力之争”、沟通起来稍微有些费劲 , 但总体说起来 , 还是可以交流的 。
但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 , 沟通起来就比较吃力了 , 那又该怎么办呢?
书中详细分析了0-1岁、1-2岁、2-3岁孩子的特点 , 并且逐一罗列了相关沟通技巧 。
比如:
0-1岁的孩子:建议多拥抱、抚触和互动;
1-2岁孩子的关键词是:自我意识、分离焦虑、依恋和安全感等;
针对“恐怖的3岁” , 书中更是贴心地给出了12条非常实用的亲子沟通建议……
- 预产期前2个月,孕妈需牢记“4不”,替自己把好“最后一关”
- 孩子拒绝做家务,可能是你的指令没下对,试试“五步整理法”
-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火了: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吗
- 为什么宝宝睡觉总“流口水”?这3个原因,家长需注意
- “红脸蛋”的宝宝很可爱?皮肤冻伤不容忽视,护理好才能白里泛红
- 宝宝成了“夜猫子”?多半是父母自己作的,3个妙招让娃睡到天亮
- 5种存在“隐患”的玩具,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很多家长都买过
- 宝宝耳朵上的孔是“聪明孔”?家长别傻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 有这三种特征,说明是“受害者心态”育儿,很多父母还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