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成为一个“好聊”的大人后,她才发现,是家长亲手养出了“不听话”的孩子( 四 )


文章图片
天天和畅畅的身上都流露出一种对兴趣的天然热爱,这也正是父母们观察孩子特质的方法 。
陈瑜总结了两种状态:
· 一种状态是孩子不用催促,就能自发地去做一些事 。
· 另一种状态是孩子在做这件事时能够完全沉浸其中,甚至忘记时间,达到“心流”的状态 。
当父母能看到孩子们对某件事情的热情与投入,也就看到了他们身上的特质与闪光点 。分数并不是孩子的全部,他们的价值值得被看见 。
班主任|成为一个“好聊”的大人后,她才发现,是家长亲手养出了“不听话”的孩子
文章图片
做一个头脑有知识,肚里有料的父母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不难发现,那些关系剑拔弩张的家庭中,往往都缺少亲子沟通 。这也正印证了陈瑜做“少年发声”的初衷——孩子们的声音需要被听见 。
在谈话中,很多孩子也提到,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在他们看来反倒是父母不想和自己沟通 。
比如小黎说“每次和妈妈谈心都会谈崩” 。她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她吃药期间想不出好办法来解决自己的状态问题,但是不想上学,也不想写作业 。
可是,妈妈每次都只说:“如果你不知道,你就先按照我的方法做!”然后用几乎逼迫的方式,让小黎上学、写作业 。
班主任|成为一个“好聊”的大人后,她才发现,是家长亲手养出了“不听话”的孩子
文章图片
陈瑜给出了和孩子沟通的三条路线:
1.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
来自湖北的一年级小姑娘依依就是这样 。
她在学校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因为觉得自己写字不好,还特意参加了一个写字班,每天回家花两个小时写完写字班的作业 。才一年级,依依每天就要做功课做到11点 。
依依还说,小学午睡的时间少了,下午她总是很困想睡觉,而且学校还不管饱 。整个在睡不够、吃不饱的状态下辛苦地学习 。
像依依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陈瑜建议,如果一年级的孩子跟不上学习节奏、成绩落后很多,在责备孩子“不用心、不努力”之前,可以先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下专业评估,查一查有没有先天的生理机制上的问题,是不是属于原发性的学习障碍或学习困难 。
“依依”们只是有点不一样的小种子,更需要父母给予奉陪的阳光与雨露,也需要爱与耐心 。
班主任|成为一个“好聊”的大人后,她才发现,是家长亲手养出了“不听话”的孩子
文章图片
2. 了解和学习一些关于教育本质和学习方法的知识 。
擅长足球和历史的天天,从小学爱打架,到初中能够自主学习,其实也少不了妈妈的变化 。
天天的妈妈是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只读到初中毕业的,在外脸皮薄,在家强势,加上不了解教育规律,在天天小学阶段,妈妈对待他的“犯错行为”就是打他,这也让天天习惯用打架来解决问题 。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一篇育儿文章,并加入了家长群 。在辅导员的分析下,她开始意识到,天天喜欢打架很可能就是跟着自己学的 。由此,她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群里分享的书,她都买来看,做笔记,写践行日记,也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 。
当天天再次在学校里“闯祸”——扔空瓶砸到同学时,天天妈妈没有对孩子动手,而是先跟老师、天天了解情况,并且带着天天去道歉,并且带同学去检查是否受伤 。事后,她和天天复盘,儿子也渐渐明白,动手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