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创业25周年:今昔对比见证自主品牌奋发之路

【奇瑞创业25周年:今昔对比见证自主品牌奋发之路】2022年3月18日,奇瑞集团迎来了创业25周年——
从当初荒滩上的“小草房”,到如今近1500亿元年营收的“千亿集团”;
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第一辆车下线,到如今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
从最初创业的“八大金刚”,到如今全球各地的5万名“奇瑞人”;
从发动机起家的汽车制造,到今天众木成林的“汽车产业生态圈”;
从中国加入WTO元年的首批10辆奇瑞车出口,到如今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出口第一,海外用户突破200万的“中国名片”……
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奇瑞“今昔对比”的25年,恰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砥砺前行、不断奋发向上的生动缩影 。
从“第一根桩”到“超级工厂”
1997的3月18日,奇瑞在芜湖城北的一片荒滩上,打下了建厂的第一根桩 。今天,“奇瑞第一柱”依然耸立在发动机一厂,记录着奇瑞人那段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 。

奇瑞创业25周年:今昔对比见证自主品牌奋发之路

文章插图
从发动机一厂的第一根桩开始,奇瑞建起四大工艺车间,逐步形成了集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试制、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体系能力 。25年后的今天,当初的“小草房”变成了奇瑞今天在全球布局的10多个现代化、智能化生产基地 。这些基地都采用同一个生产管理体系——“奇瑞生产方式(CPS)” 。奇瑞CPS是继丰田TPS、大众KPS、通用GMS等之后的第六大全球共同生产体系,也是自主品牌第一个全球生产管理体系 。
随着“新四化”浪潮滚滚而来,2021年2月,总投资130亿元的奇瑞智能网联“超级一工厂”启动建设 。作为奇瑞加快智能化转型的重大“新基建”项目,超级一工厂是奇瑞首批规划的3个高端智慧工厂之一 。
2021年8月,奇瑞集团旗下的安徽海行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海行云将打造汽车行业首个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奇瑞及上下游产业链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打造可复制推广的赋能模式,助力中国汽车工业加快转型升级 。
从二手生产线到澎湃“中国心”
奇瑞率先打下第一根桩的发动机一厂,也是中国最早自主开发轿车“心脏”的地方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自主开发的轿车用发动机 。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澎湃“中国心”,是中国汽车工业亟需突破的“卡脖子”核心技术 。
奇瑞创业25周年:今昔对比见证自主品牌奋发之路

文章插图
初生牛犊不怕虎,奇瑞选择先啃最硬的骨头 。一开始,奇瑞从国外购买别人淘汰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但很快发现,来组装的外国工程师消极怠工,几个月过去了,生产线还没组装完 。
奇瑞人意识到,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切都要靠自己 。历经艰苦卓绝的自主研发,奇瑞成功打造出中国轿车工业首个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 。截至目前,奇瑞发动机下线总量已累计超过880万台,其中包括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了50余万套;累计9款发动机获得“‘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 。
1999年12月18日,奇瑞第一辆轿车——000001号的“风云”缓缓驶下生产线,奏响了中国自主品牌造车的新乐章,开启了奇瑞自主造车“从0到1”的突破 。
奇瑞创业25周年:今昔对比见证自主品牌奋发之路

文章插图
短短25年,从最初的奇瑞“风云”搅动中国车市,到今天的艾瑞泽、瑞虎、EXEED星途、捷途、凯翼等“群星闪耀”全球市场 。奇瑞集团的汽车业务已拥有全资的奇瑞汽车、奇瑞商用车,以及合资的奇瑞捷豹路虎、凯翼等10余家汽车制造企业,打造出一系列产品品牌,乘用车领域更是形成了从“入门级”到“豪华级”的全方位品牌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