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甜椒儿|只有两个学生的村小,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村小是穷孩子家的光亮( 二 )


而晚上上完晚自习 , 亦是如此 。
那会的愿望 , 就是希望有父母可以接送我走过这段路 , 但我没有提过 , 就算我提 , 可能父母也不会答应 , 因为他们太忙了 , 忙到每天十一点睡觉 , 早上五点半醒 , 一天下来又是很多农活要干 , 像个陀螺一样旋转 , 没有寸刻停歇 。
可能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 , 会在恐惧和迷茫里放弃这样艰辛的学习生活吧 。
班级里除了我们这样来回跑的学生 , 还有一部分学生 , 是住宿的 。
他们星期天到校 , 星期五回家 , 自己洗衣服洗碗 , 学校定时停热水熄灯 , 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
洗澡的事情 , 只能在下课后匆忙打上一桶热水 , 去厕所冲洗 。
他们必须配备保温瓶 , 每天在课后装好热水 , 用来早晚的洗脚洗脸 , 不然在大冬天里 , 只有冷到牙口疼的冷水 。
偶尔想要多看点书做点作业 , 是拿上家里带的手电筒 , 奋战一下 。
那间宿舍 , 是大通铺 , 上下床 , 全年级的同性别住宿学生 , 都睡在一块 , 紧紧挨着 。
星期天他们去学校的时候 , 需要带够一个星期的米 , 还有能吃上两三天的咸菜 , 学校提供蒸笼蒸饭 , 而为什么带咸菜 , 因为咸菜放久也不会馊掉 。
咸菜吃完 , 后面两天再到学校门口卖菜的农户人家里买上一份五毛钱的菜 。
对于初中生来说 , 这些尚且可以接受 , 再艰苦 , 都是在承受范围之内 。
但假如是小学生 , 可能面对的困境就要多很多了 。
我很难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象一位学前班的孩子 , 或者一位念一年级的孩子 , 在寄宿制的学校里 , 在教育条件匮乏的农村里 , 如何走过这漫长的独立生活?
安全感的缺乏 , 家庭情感的流失 , 还有一堆待解的困难 , 可能随时会击垮一位六七岁的孩子对理想和信念的认知 。
时至今日 , 越来越多的家长明白 ,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 , 给予他足够的陪伴 , 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互动 , 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 给予孩子探索新世界的勇气…比让孩子学好“aoe”、“123”、还有排名靠前的成绩单更重要 。
孩子们首先是从家庭、父母处获得情感的力量 , 而后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往前 , 无所畏惧 。
而村小 , 承载了孩子们的全部 , 他们可以就近学习 , 家就在眼前的安定感是能静下心来学习的前提 。
作为过来人 , 感恩曾经的村小 , 也怀念 。
很遗憾的是曾经的村小早已被撤销 , 建成了村委会办公楼 。 而目前村里的学生 , 都要早出下午归的去往需走路四十分钟的完全小学 , 由大人负责接送 。
很多五六十岁的爷爷奶奶们 , 成了接送学生的主力 , 他们并不利索的腿脚 , 只能一路追着孩子们的步伐 , 嘴里不断呼喊着“慢点咯 , 小心车” 。
时代终是乘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
【家有小甜椒儿|只有两个学生的村小,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村小是穷孩子家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