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你就是这种孩子!”为什么我们总不自觉给孩子“贴标签”?


家庭教育|“你就是这种孩子!”为什么我们总不自觉给孩子“贴标签”?
文章图片
秋季开学后,父母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不少家长也在有意识地增进亲子情感 。家庭教育专家们说,有一种“软环境”容易被家长忽视,但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
语言环境便是容易被家长们忽视的“软环境”: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贴标签的现象随处可见,有的父母爱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有的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爱给孩子贴正面标签 。
家庭教育|“你就是这种孩子!”为什么我们总不自觉给孩子“贴标签”?
文章图片
《小舍得》剧照
家庭“软环境”影响孩子成长
生活中,做父母的你是否发现,自己很容易在孩子犯错时,给他冠上一个笼统的“罪名”,比如他打碎杯子时,就对他说:“你每次都是这么不小心,笨手笨脚!”孩子起床晚了,就来句:“你永远起不了床,就是个懒惰虫!”孩子弄脏了衣服回家,就念叨他:“你老是把衣服弄脏,真是个邋遢鬼!”
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其实就是向孩子传递了一个讯息:“你是个不好的孩子 。”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贴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一致 。
很多家长都知道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之大,但在教育孩子,尤其当孩子犯错时,一个个“负面标签”还是不自觉地冒出来 。
在采访中,采访人员还遇到了另一类家长 。这些家长认为,既然负面标签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他们于是进行反向思考:“如果我们以正面标签来标示孩子,是不是就等于帮他做了正向定位和提示,或是为他提供了一个模板?起码,他的未来不会有定位方向上的错误 。”
“你太棒了!”“你真漂亮!”“你最聪明!”孩子们就在家长这样一个个的“正面标签”中成长起来 。
为何家长贴了标签却不自知
“贴标签”为什么这么常见?或者,为何有的家长做了而不自知?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防御机制’,通俗来说就是倾向于为所有事情找个理由,相信所有事情都是合乎逻辑的 。”济南七中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主任杜延霞说,人们在碰到困扰,找不到合乎逻辑的理由时,就开始倾向于使用“防御机制”了,自己给自己赋予觉得符合情理的解释,这就是为什么贴标签这么常见的原因 。
具体到家庭中,爱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负面标签的父母,一般来说,对孩子要求比较高、也比较严厉,这类父母往往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也曾被“负面标签”过 。
很多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的家长不自知,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是与孩子的一种正确沟通方式,是严格要求孩子的表现 。比如孩子调皮时,家长觉得来上一句“你整天捣蛋,没个正形儿”,是在帮助孩子意识到他的问题,并且提示他不要再这么调皮下去 。实际上,正是这种不自知,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 。
专家教你营造有爱的家庭语境
不少事例都印证,父母一个随意贴的标签,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路径 。那么,父母如何避免给孩子标签,如何拆除自己内心的价值观“炸弹”?
在杜延霞看来,孩子自身的自信心、价值感是至高无上的,父母要去呵护孩子的价值感与尊严感,这是父母为孩子铺就的底色 。有了温暖的底色,就是为孩子营造有爱的语言环境了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负面标签还是正面标签,哪种标签都不能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