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职业 现在与将来职场系列( 三 )


技术创新带来产品结构的优化,历史形成的一个药品多厂生产的局面正在缓慢地得到改善,像氟哌酸这样一个产品有1000多家制剂厂生产的情形将会迅速减少 。随着"仿创结合"战略的落实,有企业技术特色和品牌的名牌药品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药,像地奥心血康、排毒养颜胶囊等年销售5亿元甚至10亿元的产品会越来越多 。扬子江药业的左旋氧氟沙星作为一个仿制药品,2003年销售近10亿元,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随着"模仿创新"的深入发展,我国迟早会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上市 。
二、区域市场联动
曾经有许多商业企业有过宏伟的全国布点蓝图,提出"打造全国万家连锁店"的口号 。但是,中国太大了,各地方之间的差异也太大了,加之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无论哪一家企业的网络要想形成全国性的控制,几乎都不可能!那么,未来的市场流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有限范围的市场控制能力加上区域市场的联动为主体,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 。即不同地方的批发企业各自发挥在本地的优势,在品种上相互调剂,发展联合代理配送服务,既竞争又合作,以期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流通成本 。
未来5年医药商业的毛利只会下降不会上升,预计由目前的8%至9%会逐步降到6%至7%或更低,流通费用率也必然会由目前的8.75%水平逐步下降 。现在已经出现流通费用率在1%至3%的优秀批发企业,如安徽华源仁济药业公司、湖北九州通药业公司等,这类企业在城镇及县、乡市场还会不断增加,这种被称为"大卖场"的医药批发是"降费增效"的必然产物 。前不久,重庆太极集团、上药集团雷允上药业、广药集团组合成一个联盟,资源共享、三地联动、共同受益,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
三、整合物流中心
整合做强是大势所趋,医药物流中心也需要整合 。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全国范围的物流中心热会迅速降温 。因为每个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自己的物流中心,像成都五块石地区一下子建了多个规模庞大的医药物流中心,不少资金被闲置了 。怎么办呢?或转做他用、或适当联合,以优质服务、高效率和低费用吸引第三方,再逐步扩大流量,成为第三方物流的公共平台,为其它企业服务 。珠海联邦制药公司有20亿元的销售收入,他们算帐后没有建自己的物流中心,而选择了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 。他们考虑的出发点是,物流是一门学问、一个独立的产业,医药企业需要的东西很多,不一定都要自己做,应该发挥优势、突出主业、特色发展为好 。
四、走出去与引进来
所谓"走出去",在改革开放初期,指的是人员走出去学习考察、开眼界;后来"中国制造"越来越多了,指的是产品走出去 。现在,应当更关注资本走出去 。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发展的例证,从两个方面给了我们同样的启示:抓住机遇走出去,让中国的优势产品在发达国家实现本土化生产,是新形势下的新增长点,也是实现利润倍增的良策 。"走出去"将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
"引进来"是指外商的投资 。对外开放20多年来,各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都投资建了工厂,他们的全球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可以说这一轮的产业投资已告一段落 。外资当前正在发生的投资方向的变化是由产业投资转向研发投资,如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瑞士诺华公司和罗氏公司、英国葛兰素-史克必成公司、美国礼来公司等等,他们相继在中国巨资投入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内优秀人才和高水准的临床医院进行原创药物筛选和新药临床试验,这对国内企业正是一次很好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