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职业 现在与将来职场系列( 四 )


五、后GMP时代的竞争
轰轰烈烈的GMP改造已近尾声 。近1000亿元投入,从基本生产条件到企业管理都彻底改变了中国医药生产的面貌 。
欣喜之余,我们也应冷静地看到GMP改造后的隐忧,由于GMP改造投入较大,成本、费用上升,企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改造中盲目竞相扩大了制剂加工能力,使原来就不高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更低了,这是让人忧虑的问题 。
我们希望,经过GMP改造后的药企采取为其他企业、医院、商业企业委托加工来缓解困难 。因此,我们也建议政策面放开对科研单位自身成果产业化的限制,放开对行业外企业持有新药证书后委托加工的限制,以期减少新建药厂 。
现在,大家都成为GMP认证企业后,GMP企业的优越感将不复存在,新的竞争更明显地集中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上来 。企业需要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研发和市场上,抱着金碗要饭吃也会饿死 。
六、医院改革将有突破
"三项改革"进展很快,但是现在还有很多矛盾,例如:为什么药品招标采购无人叫好?为什么药品屡屡降价人们却反应冷淡?为什么红包愈演愈烈?......这都与医院改革滞后有关系 。"以药养医"、"补偿机制"、"经营性医院与公益性医院分开"等一系列核心问题急待取得政策性突破 。根据国外改革经验和国内实际情况,预计不久的将来,关于医院改革的重大政策会陆续出台,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鼓励医院投资多元化,对医院资产评估、人员身份转换及相关政策予以明确;
2、允许医院自主决定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
3、增加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并完善财政对公益性医院的补偿机制;
4、提高部分医疗收费标准;
5、推动建立医院内部和外部竞争机制,卫生技术人员、医院装备等实现市场化配置;
6、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并纳入医疗保险等等 。
七、药品定价市场化
药品是商品,药品定价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不管以"药品是特殊商品"作借口,还是以"涉及稳定"作挡箭牌,都不能改变药品价格管理要遵从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 。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一万多种中西药品全部供过于求,药品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在卫生改革到位的前提下,再担心药价会漫天飞涨,影响群众看病或社会稳定等等完全是不必要的 。原来的药品价格管理出发点是好的,在短缺经济时期也很重要 。但在市场经济框架基本建立的今天,现行价格管理制度既不科学、又无实效,管的人很辛苦,社会各界也不满意 。比如,今年上半年对抗生素的大幅降价,使国有骨干企业受到沉重打击 。华药、石药、新华、鲁抗的利润分别下降50%至91%,利润率低到0.64%、1.37%不等,损害了企业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引起社会舆论与企业议论纷纷 。原因在哪里呢?关键问题就在于药品定价要不要市场化 。我认为,市场机制决定药品价格是正确的出路,什么"平均成本"原则、"单独定价"、"对原研药品定价优惠"等条款,都是错误的或行不通的 。
未来5年,国家可能会对现行定价政策做出重大修改 。我们希望,除"毒、麻、精、放"等国务院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必须由国家统一定价外,其余药品定价一律放开 。进口药、合资药、新药、普药通过市场竞争来确定自己的价值 。如果考虑到不要加重医疗保险的负担,那么也可以考虑授权医疗保险部门制定"给付比例",即报销比例 。政府可以对一部分价格较高的药品按一定比例由保险公司承担,超出部分由选择该药品的用药人自付,这样既尊重了市场定价原则,也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