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科育儿吧|包拯60大寿时悲叹此生无后,儿媳突然跪下:其实这是您的儿子


依科育儿吧|包拯60大寿时悲叹此生无后,儿媳突然跪下:其实这是您的儿子
文章图片
依科育儿吧|包拯60大寿时悲叹此生无后,儿媳突然跪下:其实这是您的儿子
文章图片
依科育儿吧|包拯60大寿时悲叹此生无后,儿媳突然跪下:其实这是您的儿子
文章图片
依科育儿吧|包拯60大寿时悲叹此生无后,儿媳突然跪下:其实这是您的儿子

包拯是北宋时的名臣 , 他为百姓断案、申冤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 在当今的影视剧里 , 包拯的形象也被“神”化 , 但包拯此人是真实存在的 , 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 包拯一生除了有过人的功绩外 , 他还有和常人一样的烦恼 。
包拯在60岁之前就一直有一个遗憾:没有后人 。
包拯共有两位夫人 , 一位小妾 。 包拯的第一位夫人是李氏 , 李氏嫁入包府时 , 还带来了一个陪嫁丫鬟孙氏 , 包拯后来也将这个陪嫁丫鬟收为了小妾 。
这个李氏身体不好 , 嫁给包拯不久后就去世了 , 没有为包拯诞下一儿半女 。 为了延续包府的香火 , 包拯又娶了一位夫人 , 这便是董氏 。 董氏和包拯十分恩爱 , 她不久后就怀孕了 , 并为包拯生下了一儿一女 。
时年34岁的包拯很是高兴 , 他给这个儿子取名为包繶 , 其女儿的名字历史上没有记载 。
包拯以身作则地教育着两个孩子 , 他更是在晚年时制定了包府《家训》 。 这本家训中只有短短的37个字:
“后世子孙仕宦 , 有犯赃滥者 , 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 , 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 不从吾志 , 非吾子孙 。 ”
包拯的这一家训 , 则是在告诫他的后人:包家子孙中 , 如果有进朝为官的 , 不能贪赃枉法 , 若违背这一家训 , 将被开除族籍;即使是死了 , 也不能被葬入包家祖坟 。 不遵从此家训者 , 就不是我包拯的后人 。
立下家训后 , 为了让孩子们谨记 , 包拯还请了工匠将《家训》中的内容刻在了石碑上 , 并把石碑立于堂屋东侧 。
包拯治家严格 , 教子有方 , 他的两个孩子都很争气 。 儿子包繶成年后为官 , 官职为太常寺太祝 。 他廉洁自律 , 和自己的父亲包拯一样深受百姓爱戴 。 在包繶19岁那年 , 包拯还为他娶了三朝元老吕蒙的外孙女崔氏为妻 。
崔氏虽出身显赫 , 却无大小姐的娇气 , 她在嫁入包府后与包繶相处得十分融洽 , 还给包府添了一个小孙子包文辅 , 包拯很喜欢这个小孙子 。 但遗憾的是 , 在孙子刚出生没多久 , 包拯的儿子包繶就因病去世了 。
儿子去世 , 女儿早已出嫁 , 包拯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 不过看着眼前乖巧可爱的孙子 , 包拯心中稍稍有些安慰 , 他除每日上朝、开堂断案外 , 就是去儿子家中看望小孙子 。
但命运没有停止捉弄包家 , 包拯的这个孙子也在五岁时夭折了 。 接连丧子 , 包拯内心悲痛不已 , 但这个快60岁的老人仍是每日坚持上堂断案 , 没有耽误工作 。
包拯的儿媳崔氏是个贞烈之人 。 古代时早年丧夫的女人往往会守大半辈子的活寡 , 包拯不忍儿媳年纪轻轻就守活寡 , 便劝她改嫁 , 崔氏的家人也前来相劝 。 但崔氏却不愿再嫁 , 崔氏的母亲见女儿这般执拗 , 丈夫和儿子都死了还要留在包家 , 便为她寻了一门亲事 , 还来到包府想带她回去 。
崔氏见状便告诉母亲:如果再逼我嫁人 , 那我就只有以死明志了!其母也只能作罢 。
崔氏的家人不理解她为什么一定要留在包府 , 但崔氏心中却有一份对丈夫的爱和对公公包拯的尊敬 。 她眼见包拯相继失去儿子和孙子 , 便知这位老人心中困苦 , 作为他的儿媳 , 崔氏决定留在包家陪伴已逝丈夫的父母 。